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提到的“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深入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助力“双减”政策各项规定高质量落地,7月10日至23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曲集小学社会实践团(即“小绿舟”支教队)前往河南周口沈丘范营乡曲集小学开展了为期14天的乡村暑期夏令营,为参与活动的各学段小学生带来科学、运动、艺术、心理素质、性与性别、历史文化、爱党爱国等不同类型的系列课程。
以广袤乡野为画布 共绘童年七彩之作
下课的铃声刚刚打过,小营的同学们便涌向讲台,将上一节课的授课教师——支教队员王弈然拥在人群中央,七嘴八舌地说着刚刚上课由于时间原因未能讨论尽兴的话题。在曲集小学,这样的场景并非偶然,而是每天都会“情景重现”。
三个月前建队伊始,“小绿舟”支教队队长耿扬在与队员们的交流中提到,“我们期待的夏令营,并不是那些孩子们平常上学能接触到的课,而是那些更多元、更有生命力的课程……”在“小绿舟”的课表上,寻常的语文、英语、数学课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穿越太阳系”、“烂梗文化”、“纸砚墨香”等有趣的课程。
在内容上,夏令营学生根据就读年级分为“大营”和“小营”两个班级分别授课,课程主要分为主题课程和“两弹一星”科普课程两类,前者包括科普、阅读、运动、艺术、性教育、爱国教育与心理素质拓展等多个系列课程。在形式上,课程主讲教师以“辅助导学”的身份融入课堂,努力引导学生产生新点子、捕捉亮点子、共创好点子,并借以绘画、黏土、歌舞话剧、纸浆作画、诗歌雅句等多种方式进行思维共享。
然而在支教正式开始前,如何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如何让被忽视的思维模式培养融入课堂,这些问题一度让支教队员们头疼不已。赴豫前一周,支教队员们在华中农业大学的一间教室中进行集体备课,经过对教案的多次修改与预计课堂效果的反复揣摩,队员们逐渐得到了自己的专属答案。而在接下来的14天夏令营中,队员们也在每日的教学相长中得到解答与印证。
将更鲜活的生活元素引入课程,以更生动的生活案例佐证课堂,“小绿舟”支教队的队员们致力于让孩子们既能走进水洼与田垄,又能拥抱科学与人生。
玉米秧、电三轮与乡里乡情
在十四天的活动中,支教队员们住在曲集小学内,村中有药店、超市等可以购买生活必需品,但一些通过快递方式到达的课程物资与部分队员邮寄的生活用品需要到更远的快递点才能领取。
“老让校长跑也不方便”。队长耿扬正发愁,而在一次去村口采购的过程中,超市对面的一家电动车行老板得知了“小绿舟”即将在村里的曲集小学进行支教活动的事情,当即将两把电动车钥匙塞到支教队队员的手中。车行老板爽朗地笑着说,“这两辆你们用,不要钱。”就这样,支教队得到了两辆无偿借予的电动车用于物资采购与日用通勤。
小学门口斜对面有一家老大爷开的小铺,平日卖些零食、冰棍,得知支教队的事后每天专门为支教队冰冻矿泉水消暑。“之前和大爷聊天,老人家特别感谢支教队来呢。”
风力发电用的风车伫立在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里,村民们说本地的主要农产品就是玉米和小麦。在一次微视频的拍摄过程中,队员们来到了巨大的风车扇叶之下,陈慧可回忆道,“那天雨下的很大,超乎我们的预期,但是由于后续时间安排,拍摄时间几乎无法再做大调整,几位学生家长和附近村民特别热心肠,开着电三轮和小轿车把我们拍摄用的棚子、桌椅和人员都拉到田里。”
爱自己 爱亲友 爱祖国
在本次夏令营活动中,支教队选择性使用了“日慈心益计划课程”、“你我伙伴性教育课程”共两套较为成熟的课程包,从生理、心理两方面为同学们带来别样的课程体验。
在家访时,一位五年级女生的家长欣喜地告诉支教队员们,“你们讲的什么性教育课特别好,有一天放学我骑车带她回来,她突然跟我说今天上课讲了‘月经’,当时我一下子没听懂,她又重复一遍我才听得的”。这位母亲眼睛里闪烁的笑意给在场的队员们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绿舟”支教队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的课程设置,带领同学们共同学习了基础生理卫生常识与情绪调控相关知识。在结营小调查中,一位一年级的小营同学写道,“我发现生活和情绪是密不可分的”,负责小营心益课程的队员杨雨熙不禁感慨,“小营孩子的接受度比我们想的都要高,能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
全体支教队员始终将“爱自己 爱亲友 爱祖国”作为培养目标,踏实落实好自己负责的课程,帮助孩子们“观天下 辨秋毫”,看世界繁茂之美、解科学奥秘之理、入文学艺术之境、探观己待人之道,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为航向,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响应“五育并举 全面育人”理念,将青年学子的铮铮实践写在乡村,写在祖国田野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5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