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开天辟地”实践团)
引言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倡导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天辟地”实践团于今年暑期8月中旬开展“连理浙沪行,探寻裕农梦”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在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中,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为调研主线,沿着东海之滨的上海、浙江嘉兴、浙江安吉余村,开启此次的研学之旅。
开天辟地日出东方
东海之滨,江南形胜。万里长江奔流至此,以磅礴伟力冲刷出美丽富饶的广域热土,托举起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江流声声,海潮汹涌,呼喊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新时代征程的激越心声。
8月16日,实践团一行十人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建党伟业,汲取奋进力量。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人民红色记忆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会址原址为一幢石库门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门楣带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庄严肃穆,向世人展示着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厚重如山及历久弥坚。实践团成员们进入到会址原址中,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艰苦却充满斗志的日子,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峥嵘岁月。实践团成员们一行十人步入不足18平米的小小客堂间,身临其境,脑海中仿佛浮现出百年前13位青年才俊慷慨激昂,指点江山的画面。在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年代里,正是在这里,十三位满腔热血的青年酝酿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孕育出了伟大的建党精神,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从此掀起了中华民族渴求复兴、为民族解放不断斗争的奋斗历程。成员们不仅瞻仰了中共一大会议室原址,也回顾了中共一大召开时的曲折过程,全面了解了会议最终形成的各项决议。
随后,成员们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馆内展览分为“历史选择、伟大起点”“前仆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和尾厅七个主题板块。共展出612件文物展品,按时间顺序系统全面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好似星星之火,引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将真理的火种带到了中国大地,也将希望带到了中国大地。走在馆内,一段段深入人心的文字、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个个复原的历史场景,让成员们仿佛回到了每个历史关键节点,看中国共产党如何发起成立、如何救亡图存、如何引领革命、如何砥砺奋进、如何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与胜利。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都记录着党的历史上一段特别的历程,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面对丰富的历史资料,时而驻足良久、时而感叹不断,沉浸式感受伟大建党精神,感受着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拳拳丹心。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将始终秉承先辈们不畏艰险、不惧困苦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奋发图强、昂扬向上的革命斗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曙光破晓 红船启航
8月17日,“开天辟地”实践团沿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足迹从上海奔赴嘉兴。
实践团抵达嘉兴后首先前往南湖,成员乘坐游船抵达烟雨楼前的水面上,参观停泊在烟雨楼下万福桥旁的红船。实践团成员们身临其境参观红船,仿佛看到100多年前十几个热血青年在这个画舫中热烈讨论的情景,这十几个热血青年经过激烈地讨论,在画舫中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艘画舫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百年大党诞生于一条红船,因而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实践队全体成员站在红船前合影留念缅怀革命先烈。
为了传承“红船精神”,在建党90周年前夕,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正式落成。因此实践团在参观完南湖红船后,前往南湖革命纪念馆。实践团一行人刚进入馆内,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就亲切地同我们打招呼并热情地说:“我们南湖革命纪念馆也有一个行走的思政课,你们有什么需要随时和我讲”,当馆长知道我们并没有预约上讲解员的时候,馆长立刻为我们安排一名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整个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展陈内容将分两大篇章:一是“开天辟地”,讲述鸦片战争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对外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苦难、抗争,志士仁人救国图存的艰辛探索,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一大”代表们的经历及会议概况,使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社会各界明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壮大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是“光辉历程”,以中国共产党建党以后的重要史实为节点展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光辉成就。让广大参观者能迅即饱览我党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正确选择,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整个展陈以“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历史事件为核心,以党的“一大”为重点,向前延伸至中国近代史,向后延伸至中国当代史。
在参观完之后,实践队成员张龄月发表参观心得由衷地感叹:“通过这次‘行走的思政课’,切实了解了近代史的屈辱、新青年的觉醒,以及一步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而成员吴一参观完南湖革命纪念馆后写下:“作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我在此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总之实践队的其他成员也都通过这堂生动的思政课收获良多。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完之后,非常感动于我们认真学习红船精神的态度和新时代青年的担当,遂在其南湖革命纪念馆公众号上发文宣传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走的思政课“开天辟地”实践团,该文一经发出超过千人阅读、点评、转发得到非常不错的反响。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回首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开天辟地大事变”,切身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党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开天辟地”实践团于8月18日奔赴坐落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一个竹林之乡——余村。我们来到余村,探寻共同富裕梦,感受党的为民情怀。
从“黑山恶水”不见底色的破败环境,到郁郁葱葱、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从昔日的“秃头光”“酱油汤”,到如今的“人在余村走,就是画中游”;从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小山村,到百万游客聚集的“网红打卡地”;从依山靠山“卖石头”到绿水青山“卖风景”……小小的余村到底走过了怎样的转型发展之路?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余村便搭乘“千万工程”的东风,忍痛关停余村几十处石灰厂,并停止开山采矿。那时的余村,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林开山采矿,开办水泥厂,一跃成为当地富有的小村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开山采矿,兴办石灰厂随即带来的便是余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以前家家户户都不敢开窗,因为空气中都是灰尘,村子里的河道流淌的也是石灰水。而且开山采矿经常有事故发生。”当地村民说到。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访余村进行考察,称赞余村毅然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探寻绿色发展新模式的做法是高明之举,并在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寥寥数语,切中发展方式的症结,为余村发展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习近平在考察余村结束后,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文:“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时空变迁,深情依旧。2020年3月30日,时隔15年,习近平再访余村考察调研,看到了当时绘制的“绿色画卷”。竹林郁葱、小河潺潺,村头“两山”理念的石碑下来往游客驻足,村里住户别墅排列整齐,村后竹林满山,好一幅“绿富美”山水画。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余村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中证实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做到了鱼与熊掌可兼得。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探寻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主义学院“开天辟地”实践团走进余村,一起揭秘余村“点绿成金”的发展密码。探访余村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余村游客服务中心,跟随讲解员的讲解以及在文化礼堂观看了“余村古今”的12分钟微电影,实践团队成员对余村的历史和转型发展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此次“开天辟地”实践团到余村的学习围绕“村民对于‘两山’理念助力余村共同富裕的感知情况”展开调研。通过讲解员带领参观、实践团队成员深入村庄实地走访访谈、调查问卷的发放收集、与余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交谈等,我们对余村发展的各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整合调查问卷以及整理访谈内容,实践团队从裕农、党建、文化、青年、生态、科技六方面挖掘余村“致富梦”的经验做法。
一直以来,安吉余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而闻名。从高污染的生产生活方式到如今的依托绿水青山寻求发展,打造“大余村”的全新IP,余村的蝶变不可谓不快。第一,乡村裕农,共创未来。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访余村讲到,余村地理位置优越,距离苏州、上海、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具备两小时交通圈。当前,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未来逆城市化现象明显,余村的两小时交通圈会为余村的发展带来极大便捷。余村抓住“两山”理念的提出契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这一科学理念的指引下,余村的绿色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实现了从炮声隆隆、粉尘漫天到山清水秀、竹海连绵的华丽转型。如今的余村,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蓬勃发展。走进余村,在余村广袤的村域里,随处可见白茶、竹林、竹子工艺品、彩虹水稻、莲池等。生态农业工业辅助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美丽乡村尽收眼帘,余村实现了在绿水青山中挖掘金山银山的梦想。第二,党建引领,治理为民。走进余村的党群服务中心,“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几组大字格外醒目,余村的绿水青山之路,同时也是一条乡村善治之路。通过坚持生态文明与社会治理同步推进、美丽乡村与善治乡村一体建设,余村形成了一套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生产生活生态齐发展的治村之道,探索和创造了以“‘两山’引领,党建核心,共商共建,三治同行”为基本内涵的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余村所创造的经验,其本质和精髓是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这些新时代乡村治理“余村经验”成为浙江乡村善治的典范。2021年,余村村党支部也获评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第三,人才引擎,青春赋能。与其他诸多乡村转型不同的是,余村希望通过更多青年人才的入驻和共创,将更多理念、文化和创想带到乡村之中,让青年思维碰撞的火花在乡村生长,让余村成为最为开放的“农业+”孵化地,最有深度的乡村旅居目的地,最具活力的青年乡创策源地。2022年余村推出“全球合伙人计划”,着力推动了更多人才和项目的落地实施,很快便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加入,为余村的发展注入了更多青春力量。我们有幸采访了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的负责人王浩宇,了解到安吉县为推动青年在余村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极大地推动青年人才社区、数字游民公社、乡村图书馆的发展,余村在留住绿水青山的同时,也留住了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旅乡人。第四,家风润心,引领风尚。余村不仅有绿水青山这样的“高颜值”,而且还有良好的乡风民风这样的“高气质”。我们在初次踏入余村之时就惊叹于一排排整整齐齐、建造精美的家庭小别墅,而在精美的别墅大门上都赫然醒目地挂着一个个牌子,“处世以谦让为贵,为人以诚信为本”、“礼之用,和为贵”等众多类似的家训家规数不胜数,从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余村浓厚醇正的家风氛围。沿着道路深入余村,迎面而来的文化礼堂、数字影院、农家书屋等文体设施齐全完善,咖啡馆、茶室酒坊、文创店遍地开花,这些为村民提供了免费的电影、图书借阅、文化娱乐等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村民整体的精神面貌,引领着整个余村的文明风尚,构筑起余村的美好“精神家园”。第五,绿水青山,生态治村。从“矿山”到“青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余村在“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导下,实现了“人在余村走,就是画中游”的美丽画卷。走进余村,在了解余村的发展历史后,你会为余村近十几年的变化感到惊奇。从漫天灰尘、溪水浑浊到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余村绘制的绿色蓝图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实践团一行人沿着余村绿道一路上山,看到曾经的冷水洞石矿所在地——矿山遗址。半壁斑驳的矿山石墙与周边的生机勃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给成员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利民惠民、事关全局、攸关长远的高明之举。第六,零碳乡村,未来模式。余村率先提出并践行“零碳景区”的发展构想,致力于建成全国首个乡村零碳公园,在余村,随处可见“科技绿”。通过和余村青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余村印象建筑群通过对各种低碳材料和技术先行测试,通过AI节能优化降低能耗,并采用屋顶光伏发电抵消碳排放。还有余村的冷水洞水库,也是充分融合北斗卫星导航高精度定位、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对大坝的全方位实时动态监测。余村是在余村,我们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未来模式。小小余村的发展是良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是中国式现代化浪潮中的一朵夺目的浪花。
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百年党史,璀璨夺目。从上海市兴业路76号的石库门老楼开始,便日出东方;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叶红船,从此梦想起航;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在以仅有4.68平方公里的小余村得以集中体现。此次连理浙沪行,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百年大党的奋斗征程,更激发了成员内心奋发图强、昂扬向上的斗志。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更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砥砺创新前行,不断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接续谱写中华伟大复兴的灿烂华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17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