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数字技术的创新,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局限性,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新的发展,为更好地探索数字化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与存在的问题,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数”承古韵社会实践队于7月3日前往山东省各市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中,实践队员发现,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存在碎片化、单一化和断层化的现实问题,而数字技术原生的资源整合性、多元性和受众广等显著优势,则能实现传统文化资源高频次、全方位、低成本的数字化传承效果,从而有效弥补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短板。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发展还有利于阐发其时代价值、挖掘其精神财富,从而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所以,新时代以数字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延续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数字化,已经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传统文化融合数字技术,可以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首先,数字化改进传统文化可以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方式。近年来,许多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文化遗产“用户体验”。特别是利用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深化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比如,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数字化的展示方式,可以弥补观众无法亲临现场的遗憾,同时能使观众获得许多即使在现场也无法获得的观感体验。网络直播是近年来兴起的网络社交方式,具有直观快速、交互性强等特点。文博单位可以探索利用网络直播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网络直播的体验场景、生态场景和交互场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益传承人打造成新型的文化传播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同受众分享文化遗产背后的理念、历史、技艺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发更多人的共鸣。
其次,数字化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沉淀和保护。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离不开对文化遗产进行修复、转化、存储等大量工作。在运用传统方式进行修复和保护的同时,可以通过数码显微技术、三维虚拟技术等数字化手段,解决手工修复无法完成的难题。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对文献典籍的保护,可通过拍摄图片、录音、录像、文字识别、建设数字化档案等方式,进行数字化沉淀和保护,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起来,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这不仅有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也能促进文化更好传播。
最后,数字化还可以拓展传统文化在教育宣传方面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呈现。教育宣传者可以将数字化的方式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使文化知识更具吸引力、趣味性和互动性。
数字化让人们贴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便捷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抓住数字化的机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会有新发展,此外,人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也将不断抬升,这也必将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94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