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7月31日衡阳电(通讯员:谢海燕)“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诗人范仲淹的古言名篇浸润在雁城的岁月中,革命的殷红热血悄声埋藏在人民脚下的土地中。为深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抗战精神,追溯奋勇坚定的革命意志,2023年7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红韵风华寻迹队实地参观湖南省衡阳市衡阳抗战纪念馆,将红色革命塑造的英勇抗战、顽强不屈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彰显革命给予时代的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
阅览红色革命史,探寻古今城市魂
还未进入衡阳抗战纪念馆内部,穿行在过往人行的大道上,岿然贮立着一艘重达30吨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迷彩色在日照下更显壮阔与严肃,它立在纪念馆前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意志。实践队员继续向纪念馆走去,入目的是一幅雕塑筑造的七人抗战图,右上方高书着毛主席字迹的雕刻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雁城于古言古语中熏陶已久,偶时谈论起一股股殷红的热血时竟发觉革命历史埋尘久矣。实践队员在入馆的最初端开始了解衡阳这座城市的古往今来,一座自秦汉而起的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一座近代以来税收居全国第二的“小上海”,一座“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的实地源来,两千年儒韵海风的滤镜慢慢揭开,展现在实践队员面前的,是一座英勇与不屈的城市。
继续向纪念馆深处走去,入目的是一面断壁残垣的画面,半面墙上灰砖相砌,满布时代的创痕,另半面墙上是一幅高楼已塌、人群四散的画面,实践队员了解到,这是衡阳保卫战期间日本空军轰炸雁城的画面。城市志中的繁华不再,刚好凝固在断壁残垣的一瞬间,配合纪念馆内的实景立体声再现,实践队员身临其境地体会衡阳保卫战的历史,并记录下诸多重要的历史材料,以便深入了解其中的革命与奋斗精神。
图为衡阳纪念馆大厅处的巨型七人抗战雕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谢海燕 供图
观察革命众文物,了解昔时艰难岁
在纪念馆的中部,实践队员观察到诸多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革命文物,一整面墙上扣挂着日寇帽子,靠近观察,实践队员甚至发现其中部分铁帽上淡淡的弹痕,那是衡阳的革命战士所留下的光荣痕迹。一系列还未寄出去的家书卧在纪念馆内,纸早已经泛黄了,上面的字不太能看清了,能认出的也不太多,但实践队员了解到每一封家属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期间,纪念馆管理人员向队员们介绍了革命期间的“马灯”,作为一个基础照明工具在电力横行的今天早已经淘汰,但革命时期的马灯是坚持与信念的集结。管理人员道:“长征时期总有母亲会点燃一盏马灯,缝缝补补旧衣服,等待着儿郎们归家”,马灯的背后还承载着千千万万的慈母手中线,望儿早日归。
纪念馆中收藏的刀枪锈迹斑斑,它们静静卧在展览柜中,向前来参观的实践人员展现它们的丰功伟绩。在此,实践队员们真正了解到“小米加步枪”的真谛,管理人员介绍衡阳保卫战时期战士们手拿着最简单的步枪,或三四人共用一把,守卫着家乡。实践队员深刻地从躺卧在纪念馆的革命文物中了解了抗战的艰难与战士们的无畏坚强。
图为纪念馆管理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马灯的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谢海燕 供图
探访坚毅英雄志,祭奠碧血与丹心
衡阳纪念馆内有一面红色的弧形墙面,内嵌方形小洞满墙,其间燃着若明若暗的蜡烛,它们在阴暗的灯光中跳跃着。正中心是一面电子屏幕铸就的书页,实践队员才发现,每翻过一页,其上都高书着一位先烈的名字,一旁载着最简单的人物生平。期间,纪念馆导引人员说道:“很多人不明白一页页翻过去的名字和数字意味这什么,却该知道最好的年华中牺牲的生命的重量最后仅镌刻在这浅薄的一页纸上”,实践队员幡然醒悟,再重新望向了红烛闪烁。
继续向里走,入目的是一墙的烈士遗照,不同于红烛冉冉、阴暗相交,这里的光线充足,他们径直望向这个全新的时代。在纪念馆管理人员的介绍下,实践队员深刻了解到衡阳保卫战的艰辛,48天无兵无援、无弹无粮,面对日军如狼似虎的进攻,是衡阳的战士们固守着最后的城池。实践队员们更多被昔年战士的年纪惊讶到,以十七八岁以上而不超过三十岁的革命烈士占据这面英雄墙的绝大多数,他们用最年轻的生命守卫内心的坚持与信仰。实践队员在这面英雄墙前深深地鞠躬以表示自己的崇敬。
图为实践队员观察电子书页上革命烈士的名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谢海燕 供图
通过此次参观衡阳抗战纪念馆,实践队员不仅开始重新了解脚下这座城市的另一面,更深入地学习了革命时期战士们不屈抗战为今时的人们留下的红色文化,其中是艰难岁月中殊死奋战的勇气,是万死不悔的决心。它教会了实践队员:吾辈当自强,不负先人、不复时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246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