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23日,西安工程大学赴贵州“凝聚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中国茶叶百强县第一名的“湄潭县”,深入了解茶产业发展。
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茶海景区拥有四万多亩的茶海,茶海允许私人承包种植。茶农一年三季种茶采茶,采茶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后。由于其优质的特性,一部分茶农表示会自己亲手炒制,亲自售卖。一些懂行的茶友也会在春天光顾此地,购买最优质的茶叶。而大量采摘的夏秋茶,茶农们大多会采摘卖到茶厂,让茶厂进行加工。
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茶农通过机器的辅助获得了更高的利润,据团队调查,机采和手采相比,每亩的利润能多出2-3千元。但科技的便利并没有让茶叶质量下降,相反,茶产业作为贵州的第一大产业,政府对茶业品质把控相当严格,政府严禁在除草方面使用机器,而除虫使用的农药也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适量使用。正是这样严格的制度要求,才让贵州茶叶的品质始终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但如今的贵州茶叶的知名度一直不高,这让实践团队更加坚定了要宣传好贵州茶叶,提高知名度。
同样类似的地区,实践团队还去往了永兴镇,在永兴古镇,我们同样对包装这一重点问题进行了调研,一些小型的个体茶农几乎每家都种植茶叶,大多选择购买现成的外包装。
实践团队还来到了贵州省湄潭县夷州茶业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产业包装,贵州较为著名的几大品牌,如遵义红等,茶农不可擅自使用其包装。使用这类包装的茶需经过申请,严格的检验才得以使用。用户对外包装要求不高,主要看品质,这家公司经常去全国各地参展。这样类似的茶场很多,有几百家。
在采访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胡应辉,他表示政府对茶的支持包括对茶农不定期培训。并且,如果要使用当地著名品牌包装的话需要经过国家质检才能用此包装。用包装可以有特权(署名自己的加工厂),茶是贵州的第一大产业,真正做到了富农不富政,茶产业链非常完整。贵州茶已经进入到了欧洲市场,出口要经过中间商。但这暴露的短板也非常明显——在国内的知名度不高。
实践团还来到了位于湄潭县的中国茶工业博物馆,它是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群的一个重要专馆,里面陈设了茶工业机具馆,红茶精制、绿茶初制、绿茶精制、机修等子馆和车间展厅。木制的茶叶初筛机、布满铁锈的烘茶机、全木结构的红茶生产线等展品整齐地摆放在展厅,据讲解员介绍,展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拥有三、四十年以上的历史。馆内展陈原貌保存了贵州省湄潭茶厂的生产场景,另外还展陈了来自湄潭茶场永兴分场制茶工厂、羊艾茶场制茶工厂等的茶叶加工机具。
实践团在博物馆内翻阅到宝贵的资料,文献,为后续调研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61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