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破晓而达”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了江西于都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开展了实地参观与调查。他们通过对红军长征出发地的实地考察,结合他们所具备的长征知识,将长征精神更加内化于心。
战略性转移万里长征启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中央红军未能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追击,红军只能开始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而于都,正是中央红军选择的集结出发点。
在这场长达两年的长征中,中央红军经过了14个省份,翻越了18座山,跨越了24条河流,在两万五千里的路途中,他们还在艰苦的环境下进行了600多次战斗,最终走向长征胜利。
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破晓而达”社会实践团队进入纪念园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高7.5米,底座长8.6米的石雕。走近看,可以观察到该雕像下方是以“渡河出发”为主题的图案,展示了战士们在河水之上,而人民在身后送别的场景。而在石雕后的于都江面,有几条被固定着的木制小船,当年的战士们就是坐着这样简陋的小船开启这个伟大长征之旅。
图为“破晓而达”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于纪念园公园雕塑前合照 通讯员 刘盈盈 摄
团队成员在广场上偶遇了一对前来追寻红色记忆的老夫妇,他们说:“我们如今已经近70岁,也亲身经历了国家从贫穷到全面小康的这个阶段,看到了这个过程中太多的血与泪,我们深知达到如今生活水平的不易。同时,我们也坚定地相信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中国人民去开辟一个更好的未来。”
随后,团队成员前往了位于纪念园内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纪念馆有两层,内有红军使用过的羊皮袄、草鞋、公文包等物,文物共计130余件。内部也设有红军长征的场景还原场所,让前来参观体验的游客可以更好地感受长征的不易。
图为长征出发地纪念馆二楼长征出版物博览中心 通讯员刘盈盈摄
在科技方面,纪念馆内设有讲解机器人,游客可以点击屏幕上的文物图片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同时,纪念馆也提供了VR体验,感兴趣的游客可以穿戴VR设备身临其境体验一番。
红色基因永不断
在纪念馆内有许多小志愿者,他们是当地小学的学生,生于红色文化浓厚的长征出发地于都的他们,继承了红色基因,传播红色精神。小志愿者们极其了解馆内文物的背后故事,当团队成员问小志愿者能否介绍一下旁边展柜内的旧衣服时,她从容自信地给我们讲了衣服的来历。当团队成员夸赞她时,她说:“作为于都的一员,从我小时候,爸爸妈妈便给我讲了许多红军的故事,我在学校中也学到了许多关于中国历史的知识,我很开心我可以站在纪念馆里帮忙传播红色精神。”
图为小志愿者进行文物讲解通讯员刘盈盈摄
除了小志愿者,此地还有许多前来暑期旅游的小游客。来自武汉的陈女士便是特地带孩子前来感受红色文化的。“江西是一个红色省份,这里有许多值得参观的红色景点,我想带孩子来是为了让他不仅从书本感受,也以旅游的形式从实地感受,进行一种双重的学习。”陈女士告诉团队成员。
历史车轮向前红色当永铭记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同时也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局面,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长征已经过去了八十七年,长征的意义未曾淡化,反而愈加明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使党认识到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走向革命的胜利。
而长征精神也是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曾说:“伟大
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纵然大江滚滚东去,世界千变万化,长征意义和长征精神都不该被时代所遗忘。代代中国人都该传承好长征精神,将其作为精神动力,激励中华子女共同创造中国更好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40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