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杨兆群:刻纸工艺·以刀为笔的刻纸人生

来源:河海大学 作者:孙洁

一把刻刀一叠纸,一刀一划千变万化。金坛刻纸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清时期。2007年,金坛刻纸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魅力和“非遗”传承人的时代风采,2023年7月27日,河海大学“刻纸不辍,薪火相传”金坛刻纸实践团有幸采访了国家级非遗项目“金坛刻纸”代表性传承人杨兆群。

杨兆群,江苏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兆群的刻纸技艺娴熟、刀法细腻、线条流畅、顿挫有力、内柔外刚,因而享有“杨一刀”的美称。他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融入自身特色,对金坛刻纸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初遇刻纸 艺术人生

“我喜欢这个和我邻居有关系”,当被问及接触金坛刻纸的契机时,杨兆群说道,“我右边的邻居是刻图章的,我小学三四年级就去他家帮他磨磨刀,磨黄杨木;自己在家用红薯刻着玩,看我刻的蛮好就叫我去了。左边的邻居是剪鞋花的,我把她剪的鞋花拿回家刻着玩。”在邻居的影响下,杨兆群开始慢慢接触刻纸。直到1973年杨兆群的刻纸作品《样板戏人物》入选县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展。1975年,杨兆群被选入县文化馆的美术培训班,白天画画,晚上创作,开始了专业刻纸创作。1976年元旦,他的刻纸作品《大干促大变 普及大寨县》入选了江苏省首届农民画展,这件事也受到文化馆的极大重视。在得知北京申奥成功后,杨兆群便开始构思作品献礼奥运,他多次前往希娜、伦敦等地进行实地调查,最终其刻纸作品《从雅典北京》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秉持初心 融汇创新

传统文化从来不是一成不变,它总是在创新中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使金坛刻纸在当今社会继续融入民间生活总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事情。杨兆群也深深熟知这一点。在谈及金坛刻纸的创新发展时,杨兆群首先为我们介绍了金坛刻纸与法国化妆品牌菲洛嘉合作,以金坛刻纸艺术形式为其明星产品设计新年作品,并为菲洛嘉柔滑亮泽面膜倾心打造新年限定版包装,寄寓诚挚新年祝福。与此同时,杨兆群也积极探索金坛刻纸的跨界发展的新方向,他向我们介绍了与三国动漫游戏合作用刻纸设计貂蝉的皮肤,“把我们中国的吉祥物元素和貂蝉结合,把他里面的小故事内容用我们中国传统纹样结合进去。”杨兆群老师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承金坛刻纸,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金坛刻纸,以致这项工艺不再流失。金坛刻纸的创新宣传,扩大了金坛刻纸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并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传。

除此之外,杨兆群也将金坛刻纸打破刻板印象,创新表现形式,不单单将金坛刻纸以传统纸张样式表现,而是将刻出来的样式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例如文创产品,带刻纸花纹的笔袋、书签、手提包和雨伞等等,这些创新的表现形式,让金坛刻纸焕发了新的活力。

但在金坛刻纸的创新传承过程中,杨兆群始终坚守初心,坚持对金坛刻纸进行宣传,而非剪纸。“当时设计支付宝兔年红包的剪纸,设计完之后他们要写剪纸作者杨兆群,但是这时候我就提出来一点不能写剪纸,要写金坛刻纸。”杨兆群说,“我一次次强调要金坛刻纸,无形当中为我们金坛刻纸做宣传。”

访百位刻纸艺人 传经典刻纸作品

通过一次交流活动,杨兆群将南京大学剪纸培训班的一批剪纸艺人请到了金坛。在此期间,杨兆群发现“高手在民间,他们的水平比我高得多”,他认为这些艺人虽然没有“传承人”的头衔,但技艺精湛,这让他产生一个念头,“好好向人家学习。”

在一开始,杨兆群的目的不是收藏而是学习。2010年,杨兆群开启了寻访100位中国民间剪纸老艺人行动计划。在陕西的寻访之旅中,高金爱老人给杨兆群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剪了100只老虎,送给我了50只老虎,我当时感动的不得了,想都不敢想。”但距离一年相差一天,高金爱便去世了。在杨兆群得知这一消息后,内心十分难受并决定改变他的行程,同时定下一个目标:要走访100位70岁以上的剪纸老艺人,并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要抢时间。”杨兆群说,“这个时候我就考虑到要保留好作品,让后人能看到他们的作品,而不单单只是走访。”在此之后,杨兆群不仅仅走访剪纸老艺人,更注重收藏这些老艺人的剪纸作品,将这些作品保存好,传承老艺人的手工技艺。

杨兆群说:“许多珍贵的剪刻纸作品都需要有人去收集整理,保护起来,我希望能用我的努力为国家剪刻纸艺术留下宝贵的记录和作品,能让后人看到这些作品。”在10多年的时间里,杨兆群的走访了众多剪纸老艺人,同时也收集了许多珍贵剪纸作品。杨兆群也始终将走访百位中国民间剪纸老艺人,抢救民间剪刻纸艺术作为自己使命,为减轻非遗文化流失,保存刻纸作品实物做出了一定贡献。

一把刀,一辈子。小小的一张刻纸,承载了悠久的文化,寄托了手艺人的情感。“一刀一纸一世界”是对这位工艺美术大师最好的诠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8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广海学子三下乡——大手牵小手 红色文化进课堂

2023年8月16—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跨越千里赴井冈,分别前往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和龙市小学开展了红色文化进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实践队围绕《国旗法》、《国……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讲好井冈革命精神,赓续红色文化血脉

为讲好井冈山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8月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赴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小学,展开以“铸魂仰望——井冈山红色文化进课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千里赴井冈,共铸旗帜魂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雄浑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在场人们肃穆挺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齐声唱响国歌。2023年8月16日……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追赤仰望队|千里赴井冈 筑牢新时代青年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为弘扬井冈山精神、……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重温峥嵘岁月 寻红军印迹点亮教育航灯

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真切回顾党的光辉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深化对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忆苦思甜的革命精神的认识。2023年8月15日,广东海洋……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燎原星星之火 筑牢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2023年8月12日,广东海……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传承井冈精神 谱写时代新章

内蕴家国情怀于心,外化红色精神于行。为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2023年8月14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远赴井冈山,重温故土的红色革命历史,……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体验社会课堂中的“受……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最新发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致远实践队赴山泉湾生态樱株园开展调研
园主为实践队员讲解樱株品种-黄信正摄实践队员与园主合影-朱清杨摄为深入了解崂山区低碳农业和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7月28日,致远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山泉湾生态樱珠园开展实地调研,与樱珠园园主徐友光进…
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一直在行动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园保学院义不容辞。习总书记面向全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主张,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
织粗布,制成衣,致不朽
非遗是泛黄的古书,悠悠清香氤氲在风中,它不必慌,我们自会逐风来。在这海晏河清的时代里,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下,更加舒适的精细布料在许多方面取代了粗布,老式粗布制作技艺难以满足布料的供给…
寻觅运河发展方向——枣庄学院传媒学院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指示精神。2023年7月6日至8日,枣庄学院传媒学院运河文化创新团队开展以“最是文化论人心,文化遗产不断流,枣庄运河文化的传…
安徽学子三下乡:感受企业新脉动,展望职场新生态
中国青年网淮南7月9日电(通讯员赵志巍)安徽工业大学实战得经验队队员为走出校园、走入实践,切实投身于现实职场,提升自身能力与阅历,增强学生责任感,于7月1日在安徽淮南正德集团参与企业实习,体验客服…
“椽承”支教,共享中国梦
人的一生,难得有机会去证明自己、考验自己、磨练自己。在这次支教中,我做到了带着我的爱、热情、和信念在鄂州市鄂城区西山街道石山社区里去证明了自己、考验了自己、磨练了自己!虽然支教结束了,但我会在…
南师泰院学子三下乡: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传承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星火成炬,丹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七月十五日派出南京的一组成员前来南京博物院进行线下实践活动,深入学习习总书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
枣院三下乡:E起触电 ,助力乡村振兴
枣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商服务实践调研团赴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开展了以“E起触电,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10日,我们以关爱教育为主题开展了货币知识的讲解。对本村儿…
萤萤之火,逐梦盛夏,为爱支教
中国青年网淮安8月2日电(通讯员王玥)又是一年盛夏,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举办了“萤火之行”公益志愿活动。自7月1日起的一个月内,志愿者们将在海陵区线下及家乡地线下展开志愿活动,以创意课…
E起触电 ,助力乡村振兴
枣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商服务实践调研团赴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开展了以“E起触电,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10日,我们以关爱教育为主题开展了货币知识的讲解。对本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