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星火成炬,丹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七月十五日派出南京的一组成员前来南京博物院进行线下实践活动,深入学习习总书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与南京地方文化传承的关联。同时,随机采访馆内人员,并就南京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交流。
在线下实践之前,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南京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馆藏文物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这些资料让我十分期待线下实践的开展,希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跟随讲解员的讲解也欣赏到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其中大报恩寺的琉璃塔拱门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这座拱门是用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的一套备用构建复原而成。因此,文物的传承的基础是需要保护得当,如若不是两套埋于地下的备用构建,我们也无法见到如此壮观的拱门,也就更加难以想象琉璃塔在那个时代是多么的巍峨壮观。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参观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晏恺 摄
在参观结束主要的展厅展品后,队员们展开了随机的采访调研。我们首先与一名正在馆外休息的退休老干部就南京市的传统文化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刻的交流。对于南京市的传统文化,例如南京方言为基础的南京白局的表演形式,这位老先生表示,方言的传承刻不容缓,这种表演形式既可以让大众了解到南京方言的有趣和魅力所在,又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的去学习和传承方言。而作为南京的学生,我们的成员也感到汗颜,因为我们自身对于南京白局等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都知之甚少,更不要谈去传承了。因此,我们也意识到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更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与实践中去充实自我并传承文化。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退休老干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晏恺 摄
团队成员也采访到了同为大学生的游客,由于这名游客并不是南京本地人,对于南京本地文化知之甚少,团队成员更加意识到了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时不我待,需要加快步伐,跟上时代,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地方特色文化,让南京地方特色文化不被历史的长河淘汰。同时,我们也在与这名同学的交谈中更加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重要性。可以说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精神文明的传承,但是这离不开物质文明的基础;而物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更深层的精神文明来支持。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可以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学生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晏恺 摄
时代在飞速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越来越难以传承下去。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需要我们加以重视,才能协调发展。作为大学生,我们会再接再厉,在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砥砺前行。
通讯员 曹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8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