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常州学子三下乡:探索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之路

来源: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 作者:朱梦琪

(通讯员 朱梦琪)2023年7月5日,常州工学院“常州乡村振兴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古村,就焦溪古镇非遗传承与旅游开发这一课题,展开调研活动。据悉,该团队在进行社会实践的前期,就通过多方走访及线上查阅资料,了解到了焦溪有名的传统技艺——“黄石半墙”“二花脸”“焦溪扣肉”等,以及古村保护修缮和旅游开发的现状。“基于前期的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焦溪古镇最大的特色是黄石半墙,到目前,焦溪古镇尚在建设中,为进一步了解焦溪古村的保护与开发,我们决定到实地进行采访调研。”团队负责人赵梦雨向记者介绍道。

图为团队成员在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通讯员 朱梦琪 供图

实践团队在焦溪古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焦溪古村进行实地调研活动。“我们焦溪古村的建筑大多上半部分采用青砖,下半部分采用当地鹤山出产的黄石块做墙脚。人们是为了防潮、防洪、防盗而这样建造。”焦溪村工作人员赵大哥这样介绍道。“黄石半墙”是利用当地瞬山所产的黄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综合北方垒石和南方石作形成的一种建筑工艺,总体呈现出“南地北风”的建筑面貌。在与当地村民的交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自从政府启动修缮工作以来,为保护“黄石半墙”这一特有的建筑风格,焦溪古镇申遗指挥部门专门寻访了多位这门手艺的传承人,并且成功复刻了当时黄石砌墙、石灰拌稻草做成纸筋灰来勾缝的建筑方式。作为焦溪古镇的特色,“黄石半墙”的技艺能够保存下来,无疑是一大幸事。

图为焦溪古镇的“黄石半墙”。通讯员 周薇薇 供图

除了“黄石半墙”,焦溪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人刘志坚向实践团队成员介绍了焦溪古镇“一河、四桥、五街、十三弄”的独特空间格局。在穿镇而过的龙溪河上,一共有四座古桥,分别是青龙桥、咸安桥、中市桥,合称为“焦溪龙溪河古桥群”。刘志坚介绍道:“这四座桥中最有名的是三元桥,以‘三元’命名,就是希望古镇能够人才辈出,连中三元。”跟随着刘志坚的脚步,实践团队先后穿过四座古桥,并且认真阅读古桥旁边文保碑上面的内容,感受焦溪古镇的古朴与新生。团队成员朱瑶表示,站在横跨南街和南下塘的三元桥上,凝视缓缓流动的龙溪河水,仿佛时空的距离正在拉进。

随后,在焦溪古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赵大哥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拜访”了焦溪名门的古宅,有梁宅、承宅、是宅。“这些名门望族的古宅多建于清代,距今都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江南这边典型的传统民居。通过近些年的修缮工作,古宅重现当日风光。”赵大哥如是说。进入古宅,实践团队成员“零距离”观察到宅子内部结构,地面上铺满了青石板,宅子的承重桩下都垫着石头。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宅子中间陈列的古宅缩小模型图,对古宅的建筑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对古宅修缮工作的现状以及文物保护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表示,目前的修缮工作还是以仿制古物、尽可能不破坏原有建筑为主。

图为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介绍古宅。通讯员 周薇薇 供图

在考察古宅的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注意到,一些古宅内部的墙面上挂满了介绍焦溪古镇的历史与特色的牌子,并且在一处拐角挂着正在播放焦溪古镇宣传片的显示器。“这主要为了向来焦溪游玩的旅客介绍焦溪古镇用的。”门外的保安大叔解释道。此外,为了进一步吸引游客的到来,焦溪古镇还开办了饭馆和民宿,在老街上能买到当地的特色美食——酒槽烤肉、团子、焦溪羊汤等。焦溪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人刘志坚表示,目前来焦溪古镇游玩的旅客有一定的基数,也有鲜明的旺季与淡季之分,但来游玩的旅客基本来自常州的周边城市。

图为焦溪社区委员会负责人与团队交谈。通讯员 周薇薇 供图

“目前,焦溪古镇保护和申遗的工程正稳步推进,将继续推进历史街巷风貌提升和院落修缮。”在焦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焦溪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人刘志坚热情接待了团队并与成员开展座谈会。她在与实践团队成员交谈中说道:“并且,社会各界对此也十分关注,经常有团队组织来到我们焦溪古镇做考察,共同探讨焦溪古镇的未来。”实践团队深入了解焦溪古镇的发展历程、重点方向及未来目标。团队成员也被焦溪古镇的文化底蕴深深折服,在现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悟,并对古镇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具有借鉴性的意见。例如,实践团队成员注意到,焦溪古镇没有专门设立旅客停车场和接待点,另外,古镇内部也没有醒目的地图指引,容易迷失方向。

对于焦溪未来的发展方向,焦溪古镇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汪春义也有自己的见解:“我们看到了那些由于过度商业化而导致失去本真和特色的古镇,对焦溪发展的定位做了重新思考:主客共享的社区型古镇,未来,焦溪不一定会成为一个景点、网红打卡点,但一定会成为一个社区主人为主的,这样一个生活生产为形态的古镇。”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团队成员深刻了解焦溪古镇“通过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可持续地精细修复”的核心理念,也近距离体验到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明白了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艺术和科学的价值,以及古村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团队成员表示,今后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统筹好保护、利用和传承的关系,为构建美丽和谐的古旧村落生态系统,贡献青春力量,彰显青年担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97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感受非遗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参观山东省文化馆纪实

7月31日,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思想理论协会“文韵传心”调研宣讲团成员胡国璐前往山东省文化馆进行参观学习。山东省文化馆成立于1957年,2007年经省编办批准同意加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缅怀伟人光辉岁月,传承红色精神——周邓纪念馆参观纪实

今日,我来到了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共同缅怀周恩来与邓颖超两位伟人的光辉岁月,学习并传承他们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周邓纪念馆坐落在风光旖旎的……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寻红色遗迹,乘不朽遗风——参观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纪实

在历史的长河中,山东这片土地上,红色的火种曾经熊熊燃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犹在耳边:“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品味璀璨非遗,实践文化薪传——王店大装的艺术之旅与时代交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闪耀着文化的光芒。2024年7月1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王店镇肖楼村,一场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深刻对话在古老的关爷庙旁展开。山东大学……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见“新国博”,走复兴路,读中国梦

访谈对象:复兴之路展馆讲解员胡老师访谈者:王一冰王一冰:胡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复兴之路展馆的讲解员,您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能否再请您简单介绍一……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共筑精神家园——与雨花台红色文化传承人共话历史与未来

访谈对象:李老师,雨花台烈士陵园资深讲解员,老党员,红色文化传承人访谈时间:2024年7月29日访谈地点: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休息区访谈前言:在雨花台烈士陵园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有这样……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踏遍虞山古院,初感陶艺之美

参观纪实:虞山书院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虞山文体公园内,主体建筑为传统大三进四合院,红墙灰瓦、雕梁画柱、福寿影壁、屋脊神兽、山林风水,大气、生气、富丽……处处体现着传统建……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学习周恩来宝贵精神,坚定爱党爱国之心——访谈老共产党员有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党龄丰富的老党员张大爷。他以其深厚的历史见解和对党的忠诚而闻名,对于党的历史和伟人有着独到的理解。在这次访谈中,他深情地分享了他对……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举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增强大家对…

学雷锋践粮行 承俭德谱新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协&大数据学院青

“学雷锋践粮行承俭德谱新风”——大通信青协&大数据青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沉浸式反诈剧本杀圆满举办为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诈…

春韵传情,书香载梦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湖南科技大学于2025年4月策划开展图书漂流系列活动…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全年资助共787人次资助金额453万元国家奖学金发放奖金60000元单个奖励金额10000元获奖人数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

最新发布

湖科学子三下乡:志愿微光汇炬火,点滴希望护童心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31日电(通讯员杨敏)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切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为社会教育贡献青春力量,我校决定组织开展湖北…
探寻锡镶历史,领略指尖魅力
沿着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足迹,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实践队队员于2023年7月14日前往威海锡镶文化艺术馆拜访了威海锡镶第五代传承人李江玉老师,由此探寻威海锡镶历史,领略媒介力量赋能非遗的独特魅力。…
椽承三下乡:梦想起航,点亮乡村的未来
今年暑假,我们椽承三下乡团队参与了一次支教活动,以点亮乡村未来为使命,前往孝感陡岗镇中心小学进行支教。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灵触动。首先,最大的…
“环境勤整治,家园换新颜”志愿服务活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假期的“返家乡”实践活动,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过渡的作用。期待自己能够学有所得,更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报家乡,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2023年7月21日至7月27日,我在安徽…
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筑牢民族团结之心
参观博物馆,品历史文化。7月6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勇担青春新使命,民族团结我践行”实践团来到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博物馆,通过对陈列的少数民族服饰、饰品的观赏以及与当地居民采访交流的方式来…
重庆学子“三下乡”|传承志愿薪火,推普助兴启航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寻燎原星火·助乡村振…
读懂锡镶之美,传承技艺之根
为深入了解威海锡镶制作技艺,探寻新时代民俗文化的传承路径,助力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023年7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社会实践队队员前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威高民俗文化邨开展实…
安工大学子赴井冈山:燃起中国革命的启明灯
步入井冈,漫步苍穹;千峰相连,龙蛇奔放;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正是有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才使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中国大地。7月26日,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赴井冈…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寻访安徽红色地标——渡江战役纪念馆暑期实践心得
在漫长的大一生活结束之时,我们迎来了大学生涯中的第一个暑假,而在这个暑假之初我们决定进行一次暑期实践活动,目的地是渡江战役纪念馆。在7月4号下午1点我们于馆前集合,随后参观了纪念馆中的各个部分,这…
心相连血相融——“传递暖流”爱心血站社会实践队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血是爱心献的体现,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无偿献血又是主要来源。2023年7月6日,微电子与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