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马鞍山市7月12日电(通讯员 马梦湉) 7月12日上午,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来到江苏省南京市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旨在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同胞,弘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时代精神。
实践团队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处的雕塑广场,这些雕像以惨烈的姿态,逼真的形象,让人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第一尊是高达11米的母子雕塑,这便是主题雕塑《家破人亡》,底座上镌刻着:“被杀害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丈夫永不再生,苍天啊……”抱着孩子萎谢的身子,受辱的母亲眼泪也已干涸。另外还有逃难的人群,惊吓逃生的失去双亲的孤儿,壮年不离不弃携着80岁的老母赶快逃生以及僧人逃难路上看到冤死的少年为他抚平难以瞑目的双眼的雕像。
图为纪念馆外的雕塑《家破人亡》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玉钗 摄
纪念馆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筑成一座纪念性的墓冢。右侧迎面是以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展厅内遇难者的姓名被整齐按字母A-Z,像书籍一样遍布了四周的墙壁。沾染着鲜血的石头以及各种各样的回忆摘录让人不敢想象同胞们曾经遭受了怎样的苦难,甚至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当时血腥惨烈的景象。据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一书中所写:“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200英里左右。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纪念碑文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玉钗 摄
循院墙小径布列13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及史实,是全市遇难情景的缩影。棺椁形遗骨陈列室门前,竖立着高4米的立雕母亲像,室内陈放着从万人坑挖掘出的白骨和遇难者的部分名单。来到纪念馆二期的工程陈列馆中,看到了印象深刻的万人坑。这里是遇难同胞的遗骸陈列区,这是最直击人心的场面,看到一具具森森白骨里面除了成年人的遗骸,甚至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孩儿的遗骸,头骨还没一个成年人的拳头大,但他们就躺在泥士里,永远的沉睡在了地底下。
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的史料陈列厅内,陈列着1000余件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图表和见证资料,主要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日记、供词。另外,崇善堂、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审判的照片、判决书等,并配有中、英、日文字说明。
文字无声,雕塑无言。历史,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在一次次唤醒中愈发明亮。翻开1937年的日历,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而走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身临其境时才会知道书上记录的远远没有亲眼看到令人窒息。
时代变迁沧海桑田,但是血与泪始终无法被遗忘,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让历史不再重演。先辈们所经历的战争灾难是全人类应该吸取的教训。和平来之不易,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时时以史为鉴,不让悲剧重演!安徽工业大学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践团队通过本次实践深切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历史教训,也明白了吾辈当自强的重要意义。团队成员都能够深刻体会到当时战争的残酷,成千上万人在硝烟中丧失生命,他们都渴望和平,却只能在日军的残暴无情下逃生。当代青年应该将历史牢牢铭记,时时警醒,刻刻反思,将这股力量化为积极学习的动力,立志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玉钗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85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