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解放前,调顺村种植粮食作物,自产自销。新中国成立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58年,全村种植粮食作物面积80多公顷。1962年起,调顺村根据上级的指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行粮菜挂钩,部分稻田改为菜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相应减少。1985年后,房地产业、工商企业不断占用耕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大幅减少,至2016年,调顺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公顷,年总产量63.6吨。
调顺村种植的水稻绝大部分是灿稻,而梗稻和糯稻较少,每年分早晚两造种植。调顺村民多数利用菜地进行育秧。1958年,调顺村所种的水稻由于缺水,亩产只有185千克。1962年后,调顺村部分稻田改为菜地,水稻种植面积有所减少。1983年后,由于调顺岛缺水,不宜多种蔬菜,便把原来改为菜地的稻田又恢复种植水稻,1990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达75公顷。后来,由于房地产业、工商企业占去部分土地,水稻面积逐步减少,至2016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8.9公顷,年总产量约48吨。
(图为农民收割水稻 源于《调顺日志》)
历史上,番薯是调顺村民的主粮,调顺村民历来都种植番薯。20世纪50年代初期,番薯在填饱农民肚子中打扮着重要角色,后又因番薯容易种植,而且产量高,番薯叶和茎可作养猪饲料。1964年,调顺村种植番薯面积30多公顷,总产量600多吨。1985年后,番薯种植面积逐步减少,至2016年全村种植番薯2公顷,总产量约4.5吨。
调顺村民种植玉米以甜玉米为主,品种有粤甜1号、粤甜2号、农甜3号、穗甜1号。2000年前,村民种植玉米较多,后来逐渐减少,至2016年,村民只在边角地种植,全村玉米种植面积仅有0.6公顷。
撰稿人:杨菁菁
供稿单位: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春织者”社会实践队
初审:梁美兰
复审:许嘉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86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