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体验黄河乡土风情,感受新时代下振兴黄河传统文化的力量,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立足创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实践队于2023年7月1日前往山东省滨州市西纸坊·黄河古村落,展开实践活动。
“名字的由来”
迎着朝阳,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西纸坊”,在西纸坊村口便看到了刻有“西纸坊曾名张家、纸坊、蝎子弯,洪武二年张文进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下转枣强又迁此,以姓立村。村西南多桑树,民以桑皮造纸,称纸坊。”的简传,在这里用文字诉说着西纸坊村的前身今世。在询问工作人员之后,我们得知了西纸坊名字的由来。西纸坊曾叫张家村,因洪武二年有张氏两兄弟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其中一人张文进落脚到黄河北岸的此地,便以自己的姓为村名,将村名定为张家村。西纸坊村也曾因形状若蝎子尾巴,被称为蝎子村。从前,西纸坊村种植桑树,村民们多养蚕造纸,所以也被称为“纸房”。由于早时村子里也有一个地方叫纸坊,这西纸坊又位于滨州市的最西南角上,为了将村民区别开来,所以就定了西纸坊这个村名。自1987年就改名为“西纸坊”,这个村名就一直延用至现在。
“记得住乡愁”
沿着青石板路继续前行,我们发现这里并没有高楼别墅与现代游戏设置,而是坐落在黄河河畔的高台土坯民房和“禅、茶、琴、棋”。在询问工作人员后我们得知,西纸坊因为拥有这样一个诗意的名字,让人记住。而在前几年,这里却还是一个黄河滩区的穷村。为留住乡村记忆,唤醒尘封的乡情,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在西纸坊建立黄河古村·西纸坊景区。为了复现它们的古香古色,铁汉人在对所有老房子进行改造设计时,充分尊重了这种建筑形态,采用玻璃幕墙的展列形式完好的保留了部分古老的墙体,并延用了古法技艺——黄泥混合着麦草杆多层坯于外墙,保留了自然地形及土坯质感的痕迹,更保存了中国先民数千年来的生存之道。同时,院内更陈列着千年前农作器具和生活工具,不同主题的室内装潢更好满足了家庭度假旅游的需要,体验禅、茶、琴、棋多样韵味的同时,还得到星级服务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亲身的体验”
继续往前行走,再次吸引住我们眼球的便是各式各样的古窑。馒头窑、太平窑、景区内升窑、景德镇窑、龙窑在景区内林立,每座古窑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标签。在供观赏的同时还有拉胚、陶纹、烧制等制陶体验,游客能亲身学习中华陶瓷文化的精髓。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只体验了拉胚这一道工序,虽然过程有点儿曲折,但好在成果还不错。工作人员介绍道,除了7座千年古窑,西纸坊度假区内还分布着农耕、铁坊、车舆等12座手工坊。游客可参观和互动体验,亲身体验手工艺制作的乐趣,让民间非遗工艺得以传承。工坊内还有声情并茂的评书,真切逼人的皮影戏展现齐文化的博大精深。
“落日故人情”
望着夕阳下波光粼粼的黄河,我们结束了此次实践体验,感受颇深。作为一条自然河流,黄河以自身水事实践活动为载体,给予人们生活的体验和生存的启迪,随着历史的演变,从古代的流域劳动人民到如今的黄河水利工作者,一代又一代人就在这反复体验与启迪的过程中,将物质与精神、理念与实践、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相融合,通过有关黄河的环境条件、制度理念、物质现象,形成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行为规范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黄河,是孕育着华夏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母亲河,早在数千年前,坐落其河畔的西纸坊古村便与其共生,延续至今,乡情永不退却,文化不断传承。“立足创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实践队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635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