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轮机学子三下乡,见证乡村振兴的璀璨成果
今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一年,“乡村振兴”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背景下,6月26日至6月28日,集聚银城实践队走进同安乡村,探寻乡村振兴奇迹,解析乡村振兴的成功密码。
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集聚银城实践队首先在莲花镇军营村开启重走初心悟使命,乡村振兴青年行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乡村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在调研农村时,就提出了“发展山区,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扶贫扶志”“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等科学发展思路。
图为实践队走在乡间小路上 何俊贤 摄
实践队专程探访了习近平总书记1986年访贫问苦的旧址——时任军营村村委会主任高泉国的旧居。
当年习总书记与高泉国这位老村委书记促膝长谈,为军营村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虽已时隔多年,高泉国依旧清晰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模样,他深情地向实践队员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调研、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的情景,一下车,习近平同志就亲切地与村民们握手,许多下乡干部都不愿意喝的带着厚厚茶碱的杯子,习书记端起来就是三大杯,习近平同志会认真询问每一个细节,包括家里有几口人,今年的收成如何,家里养了几只鸡,。习近平书记深入群众、为民情怀和求真务实高尚品格就这么深深烙印在了军营村人民的心中。
图为实践队与原村委书记高泉国交流 何俊贤 摄
在荏畲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村容村貌,道路宽敞平坦,绿树成荫,给人一种宜居的感觉。实践队员们在与村委及住村选调生座谈的交流中,了解到该村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开展了访贫问苦、精准扶贫、扶贫扶志等方面工作,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荏畲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殷切嘱托,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村境内的“万丰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及“鼓万酒店”的引流,开发了一条“村民、企业、村财”三方共赢的致富之路——“入农户”研学合作,走进田间地头、体验柴火烧饭、重温农耕之乐。通过“入农户”研学合作的方式,增加农户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努力建设“蝶舞荏畲,富美心农村”。这里曾经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小村庄。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并成功跻身进入了厦门文明村与示范村的行列。
图为实践队与荏畲村村支书等开展座谈会 何俊贤 摄
在田洋村,队员轮流向便民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咨询关于田洋村创新“加减乘除”党建工作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状,紧接着在“网红”党委书记陈水让和网格员小李的带领下,走进古厝、走进村民家中,近距离感受田洋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道路的探索成果。观建盏烧制、赏陶瓷画作、看泥塑雕刻……筑巢引凤,将古厝资源发展起来,吸引艺术家们来田洋设立工作室,以此实现艺术活化乡村的目标,增添田洋的魅力和人气——这是党委书记陈水让和集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徐少杰的共同思路。引进艺术、激活乡村,把艺术做到田间去,开辟一条具有田洋特色的“艺术+生态农业”多元发展道路。
党委书记陈水让热情洋溢地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他对于村民服务大厅规划,这一规划旨在为村民提供更便利、高效的服务。其中的一项创新举措是取消村干部个人办公室,而采用集中办公模式,让村民从“上楼梯”到“少跑腿”。这样一来,村民们可以更轻松地与村干部互动,办理日常事务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图为陈书记和网格员向实践队员们介绍近年来田洋村发展情况 何俊贤 摄
随后,队员们参观了村部二楼的两委会议室、谈心谈话室和老旧物展示厅,深入了解了田洋的历史文化,并且发现展示的老物件都是村民们自愿提供的。这里的服务大厅还提供了帮助村民保留并展示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老物件的机会。这种“双向奔赴”的情感连接深深触动了实践队员们,使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互动合作的温暖和力量。
陈水让书记的倡导和实践队员们的亲身体验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村民服务大厅的改革和村庄规划的更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和服务于广大村民的需求。这些创新措施不仅提高了村庄的管理效率,也增强了村民与乡村的感情纽带,共同推动了田洋乡村的蓬勃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集聚银城实践队队员们深入学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乡村振兴精神,对乡村振兴的坎坷与艰辛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队员们深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领略到了党和国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懂得了当代青年应自觉担起责任,提高综合素养,传承乡村振兴精神,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图为集聚银城实践队在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前合影 王秋实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77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