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彤日,雨燕双飞”实践队赴后溪镇二农社区实地调研
为推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数字乡村”建设,来自集美大学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的“青山彤日,雨燕双飞”实践队的同学们,运用其所学的地理信息科学和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来到后溪镇二农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团队同学、指导老师与书记深入交流,探访特色景点,并利用无人机采集基础地理数据,为后期搭建智慧乡村平台、绘制数字地图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出发前,团队成员们通过开会进行详细的讨论,明确人员分组、调研目的和初步调研计划。大家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任务,跃跃欲试,为成功完成调研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方位沟通,初步了解社区现状
“乡村振兴要生态,山水林田湖草都是宝,想搞生态旅游线路可以,但是本地缺乏深入挖掘……”社区书记如是说,“要数我们二农社区最出名的景点,当属苎溪桥,一桥一寺一古道,可以追溯到宋朝……”“产业振兴是最终目的,当地旅游经济收入的主体是农家乐,但是缺乏发展用地。同时,乡村企业也开办困难,目前,村民的主要收入依靠工厂打工而非纯农业种植。我们相当于社区城市,近年来的农场改革使农场具有国企性质,改革也遗留下不少问题……”在与社区书记的交谈中,同学们了解了二农社区对经济发展、文化保护的迫切需求,对日后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与规划。同时,同学们与书记热情互动,积极交流,大胆提出主意与想法,锻炼了与人沟通的社交能力。
图一 同学们与书记合影
实地走访特色景点,感受历史文化与记录数据并行
在书记委派的负责人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来到了军民公园。草木葳蕤,蝉鸣朗朗,一排红色砖墙矗立于公园正中央,墙上采用照片的方式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建设历史。这是社区内进行红色教育的基地和进行军民交流的场所。
图二 军民公园内的老照片
“青林缺处云山好,更过桥西仔细看”,苎溪桥,始建于宋朝大观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却依然屹立不倒。在古代,苎溪桥是官道,即古驿站,是通往厦漳泉的必经之路,浓缩了桥的许多建筑特点。在当时没有起重机等大型器械的情况下,仅仅通过人力就成功建成了美观性和实用性兼具的桥,因此,苎溪桥浓缩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建筑智慧。过往的人们为了祈求旅途平安,在桥前修筑了观音寺,名曰迎恩殿。苎溪桥的文化代代传承,一直延续到今天,是社区内珍贵而独特的记忆。
无人机组根据桥两岸的地形,规划好飞行航线进行地形数据采样与航拍;调查组则将目光聚焦于桥旁的观音寺与古驿道,在观音寺中感受浓厚的佛文化,与村民热情交流,在古驿道上慢慢行走,感受着脚下块块古老的砖石,仿佛聆听到百年前车马的喧嚣。在古驿道的两旁,如今早已建立了现代化的农庄与池塘,发展现代化旅游。
图三 苎溪桥介绍
第一天的调研进展顺利,同学们在与书记的交流中,深刻领悟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一场漫长的跋涉,不仅需要在资金、用地上下功夫,更要激活特色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让文化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实地走访特色景点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二农社区的特色文化,更扎实了专业课所学的无人机建模技术,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在了实践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68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