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新媒体之喉,唱响乡村新发展
中国青年网滨州12月28日电(通讯员 陈兴语)媒体不仅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见证者和助推者,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参与者和践行者。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各类网络新媒体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展示乡风文明新风尚、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文旅融合等方面,为乡村文化宣传提供了新业态、新渠道、新平台,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传播既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基于此,“媒”丽乡传调研队员于1月13日在滨州市博兴县雅居园社区展开了一系列调研,深入了解新媒体在乡村的发展情况,探寻乡村振兴发展之道。
思考文化现状,探寻新发展路径
通过实践调查,队员们了解到博兴县虽有一定的特色乡土文化资源,但该地乡村文化传承人才缺乏、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受众较少的短板。但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了解到山东省内的许多城市在政府的带领下的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山东省的乡土文化发展整体向好趋势。 近年来,山东省各级文化部门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入手。全力扩大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覆盖面,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达标率95%以上。例如山东还持续办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项目;山东省莱芜市建设以农耕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村事馆,把传统乡土文化要素注入旅游活动体验中;垦利区大力投资,在全区建设了约12处村级综合性服务文化中心,图书室、培训室一应俱全……调研队员们决定根据山东省现有的文化成果及实施政策对村民们进行采访调研,试图寻找到一条更适合乡土文化发展的新路径。
图为博兴县“二十四孝”文化墙。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兴语 摄
调查走访村民,明确文化发展方向
1月13日,“媒”丽乡传调研队员来到滨州市博兴县雅居园社区并展开采访调研。针对受众偏少,传承缺乏人才的短板这一方面,队员们制作了调查问卷并对当地的许多青年人进行了实地采访调查。
社区里的部分被调查者认为传统文化自身已形成了一定标准,并且相对于相对于接触并不深的年轻人来说门槛比较高,并且表现形式一般要严肃,认真对待。但现在短视频等网络文化中的潮流文化却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与不经意间的潇洒感。其文化内容清晰易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更容易接受。因而新媒体网络文化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更具发展优势。
图为“媒”丽乡传调研队队员采访部分青年住户关于新媒体下的乡土文化发展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兴语 摄
此外,部分青年住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现象与传统文化所依附的媒介也有一定关系。他们认为有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脱节比较严重。并且相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发展的必要性。年轻人更热衷于有趣,具有惊艳美的事物,虽说与部分传统文化并行不悖,但有些文化内容与年轻人的生活关联并不大可能会因此失去了年轻人的市场。传统媒介的收益者更多是老年人。而在新媒体市场中,传统媒介并不占有觉得优势,甚至处于劣势状态。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新媒体快捷方便的优势,而将文化的接收来源转化为新媒体。从而使乡土文化发展的尴尬境地将会愈演愈烈。而乡土文化因其历史悠久通常会仍易附于传统媒介。因而其向以新媒体为载体的转变具有一定的迫切性,但由于其向新媒体转变受其内容,形式以及人们的接受程度等的影响,其转化过程也存在着很大的阻力。
综合多方看法,提出文化发展路径
通过实践调查,队员们也认为乡村文化也应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成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的新文化,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以及创新型发展,扩大受众范围,振兴乡村文化,使之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不断克服自身存在的弊端,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现如今国家重视乡村振兴 而文化振兴又是重要一环,其发展应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统筹和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探索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乡村文化治理共同体体系;各地要逐步实现文化工作重心下移、文化资源下移和文化服务下移,健全乡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农民文化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差异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鼓励乡村文化传承艺人、社会团体、民间文化组织“自办文化”,塑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农村志愿文化服务活动,积极探索乡村特色文化志愿服务供给模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农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推进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文化;积极发挥大数据、新媒体作用,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增强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文化服务能力,使农民群众及时便捷地获取优质数字文化资源。
图为实践队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共同完成准备工作后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师聪聪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4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