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和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受来自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面临着被遗忘和逐渐消失的威胁。为深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的深厚文化底蕴,探索非遗传承的路径,曲阜师范大学“见微知著”实践队于1月4日起在潍坊、青岛等地开展以“山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路径创新研究——基于青岛、潍坊等地的调研”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我十分有幸成为实践队的一员,作为一个国风爱好者,我本以为我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足够的了解,然而此次实践活动却让我见识到了国风元素虽然取之于中华传统文化却不汲其一分,也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魅力。
于非遗中学会欣赏
日升月落,春秋更迭,世间万物在不停地变化,而先人的智慧和血汗交织成的华夏五千年文化,却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非遗文化的美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却在此次发放的调查问卷发现很多人对于非遗的了解少之又少,而在这背后我认为最值得令人深思的是现在的人们不再愿意花费精力去欣赏生活,去享受生活。诚然生活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忙忙碌碌的生活来适应时代、充实自己,但当我们闲暇之余又该做些什么来取悦自己呢?很多的人忽略生活中的美,迷失在网络的世界,更不要说感悟传统文化之美,感受非遗之美了。看到这些问题我也不禁反思自己,我是否也是这大时代下的芸芸众生呢,答案毫无疑问。但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去了很多地方,见识到了不同地方不同特色的非遗文化,不论是即墨花边的细致、柳腔的悦耳,还是潍坊风筝的精美、年画的古朴都令我感到不可思议,它们的美各式各样,却都令人惊叹。或许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文化的保护,更是对于我们的呼唤,它们就像一股清风,拂过重重山岗,掠过时间长河,拂去历史的烟尘,吹到现在它们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让迷茫的我们学会欣赏生活,回归自己,至少后来当我们匆匆掠过墙上挂着的那一副年画时,我们会欣赏它的文化之美,感谢它装点了我们的生活。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即墨花边工艺成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鲁雨荷供图
于非遗学会坚持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也认识了解了很多的非遗传承人,在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坚持的意义。这些传承人们是为赓续千年的薪火所在,他们或隐于市井以非遗文化技术为生养家糊口,或匿于深巷潜心研究非遗创新带动全村人民共同发展,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执着,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坚持,对于非遗文化的初心。在参观潍坊年画制作坊时,我有幸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切身体会年画的制作,制作年画的过程是有趣的,尽管在完成后我的胳膊有些酸痛,但当看到我亲手制作出的年画时,我心中的快乐远大于胳膊的酸痛,但是让我日复一日专心致志的只做这一件事,我深知我做不到,因此我更加尊敬这些传承人们,不只是年画,其他传承人们亦是,他们终日与非遗为伴,非遗早已成为他们割舍不掉的一部分,再苦再难他们也会坚持,只有这样能让非遗文化传承下去,薪火相传,生生不灭,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怎么能不令人动容呢,而这种精神恰恰也是我们青年人所应该学习的。
图为村民指导实践队员体验制作木版年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竖方供图
于非遗中感悟时代
此次实践活动也让我感受到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新气象,时代从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更不是,它就像一条浩浩汤汤的长河,从远古奔流而来,沉淀沧海桑田,它有着很深的根源,但绝不是在原地不动的古树,它随着历史的长河而奔流不息。即墨国华工艺厂中,我看见许多年轻人正在利用直播宣传即墨花边;潍坊风筝坊内,我看见许多融合新时代新元素的新新风筝;年画作坊中,我看见许多孩子在体验年画制作的活动。我不禁深深感叹于匠人们的智慧与坚持,尽管新时代改变了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土壤,但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非遗文化传播的媒介也不仅仅是在那一方素笺上,传承人们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非遗传承的形式,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优秀的文化内涵,让非遗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使得他们与新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传承千年的文化生生不息。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工作人员直播宣传即墨花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鲁雨荷供图
(通讯员:张春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34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