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15日电(通讯员肖秀彤)为进一步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与人文底蕴,加强文化自信,曲阜师范大学“见微知著”实践队于2023年1月13日前往潍坊市杨家埠民俗大观园,走进传统艺人的身边,挖掘木版年画的文化骨髓,焕发非遗之美。
图为制作木版年画中印刷一步所需要用到的工具。 通讯员 肖秀彤 摄
年画艺术作为民间文化,早在明清时期就得到朝廷关注,被列入了国家保护范围。明代洪武年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已初具工艺基础;清代咸丰年间杨家埠年画达到辉煌期,画店百家,画种上千,年画产品行销大半个中国。伴随时代发展,木版年画也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更加贴近民众。
感悟历史气息,走进匠心传承
实践队成员来到木版年画传承人颜克臣师傅的工作室,此时颜老正在用刀刮刻木版上人物的胡子部分,精细之处以毫米算。颜老为大家介绍到,“咱们这个杨家埠木版年画,分成两部分制作。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的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我现在雕刻的就是第一步干的,用这个特制的刀,沿着纹路刮刻,就完成了主线版。对于咱这个年画,只有深入群众,体验生活,才能繁荣创作。”随即颜老就为大家“露一手”,刀起刀落,人物的胡子就生动立体起来。
颜老虽然上了年纪,但是行刀手法稳健有力,这是很多小辈所不具有的。颜老表示木版年画传承重点在坚持,熟能生巧,惟手熟尔。现在小辈们的经验不够,技术积累沉淀不足,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持之以恒坚持学习去补足的,像木版年画一类的技法类非遗文化的传承,尤为考验传承人的耐心。
图为实践队成员现场观看传承人颜克臣雕刻木版年画。 通讯员 肖秀彤 摄
体验印刷艺术,旅游带动宣传
为亲身体验木版年画的印刷环节,实践队来到木版年画印刷体验馆。工作人员为大家介绍木版年画印刷环节,“咱们一幅年画中设计了几种颜色,就要刻几块版,有的一幅画需要刻十几块木版。印刷年画要先用线版印出年画的轮廓,然后再用色版一次次印上不同的色彩。然后用“趟子”将纸在版上压平,颜色就印上去了。像咱们馆里这些展览的样品都是工人将晾干的年画进行装订,制作成老版书的样式以供翻阅欣赏。”秉持实践出真知的原则,实践队成员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亲自上手体验木版年画的印刷。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工作人员帮助下亲手体验印刷木版年画。 通讯员 刘竖方 摄
“我们木版年画体验馆,就是依赖“旅游+非遗”的形式推广,来这里的人大多会亲自体验一下这种印刷艺术。”据工作人员介绍可以看见,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宣传推广主要依靠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作为文化性的经济产业它的文化性质决定了其产业优势首先在于文化上的优势,因此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要着眼于文化创新、突出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打造出富有文化个性的旅游精品,占得市场先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开发。
巧借数媒东风,顺应时代发展
为探索数据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情况,实践队采访到年画宣传团队。据团队介绍,他们采用直播形式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东风,在抖音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因为非遗数字化展示和网络媒介的强大传播功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零距离关注、了解、参与非遗。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通过线上展播、直播互动、话题讨论等方式,杨家埠年画通过网络平台送达更多人群,让广大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也可领略非遗的魅力。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了解木版年画媒体运营团队。通讯员 肖秀彤 摄
在新时代下,非遗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等各个领域的数字化发展逐渐成为新潮流、新趋势。通过区块链、5G、AI等技术手段,让传统非遗文化技艺与数字科技相结合,赋予了传统文化传承新的时代元素和意义,也让像杨家埠木版年画这样的历史传承非遗文化可以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焕发新生活力。
杨家埠木版年画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丰富生活,喜悦人民的重要精神价值。像杨家埠木版年画这样的传统优秀文化需要借助数媒、旅游等多种方法融入当代,同时当代大学生也需要持续关注非遗文化,寻找可以打破非遗文化传承传播僵局的契机,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积极响应时代号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34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