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日照市1月4日(通讯员 鲁雨荷)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非遗,是一代代人的心愿,也是一代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据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墨花边跟随时代发展,开展了传承发展的新道路,曲阜师范大学“见微知著”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国华工艺探索即墨花边的新时代传承路。
传承经典技艺,打造抽纱瑰珍
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是保护与传承的前提。实践队员一进入青岛国华工艺内,就被墙上大大的标语“传承经典技艺,打造抽纱瑰珍”所吸引,鲜红的标语令每个进入此地的人都能感受到工厂对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以及对即墨花边非遗的文化自信。据了解,即墨花边由鲁绣衍生而来,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和80多种针法为一体,是花边编织与手工绣花两种传统手工技艺的完美结合,代表了中国传统编织技术的较高水平。早在明朝末年,即墨民间就已经出现了用棉线或丝线编织的网状花边。
任何传承都离不开对经典技艺的不断打磨。进入生产车间,实践队员就看到工人们专心致志的进行工作,他们严格遵守各项步骤的要求,一针一线中造就抽纱瑰珍。花边的纯手工制作既保证了这项工艺的品质,又是对于传统的保留传承。从地方小区域到国际大舞台,国华工艺正是凭借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项花边工艺品,为非遗创新型发展奠定基础。
图为实践队员观赏花边工艺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供图
直播带货,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青岛国华工艺利用直播带货等措施,创新非遗传承发展模式,为即墨花边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崭新的舞台。实践队员通过对直播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了解到,工艺厂原先开设的一个直播间销量十分可观,因此开设了这第二个直播间。花边工艺品的制作不仅只有阳春白雪的艺术品,还有许多紧跟时代潮流的产品。例如在兔年来临之际,国华工艺厂制作了若干充满年味的工艺品,整个直播间被文艺气息和烟火气填满。
即墨花边第三代传承人王军认为:“传统的东西,怎么能把它传下去,我们就不断地开发一些新的东西。”花边是即墨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时至今日,即墨花边这一手工技艺依然在不断创新和发展。除了材料创新和技术创新外,还以“非遗+日用、非遗+文创、非遗+文旅、非遗+文娱”,助力花边产业跨越式发展。通过直播带货,即墨花边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中,也将花边产品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扇画、书签、钥匙包、帆布包等文创产品更是深受顾客喜爱。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准备直播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鲁雨荷供图
立新不离心,花边产业创新发展
即墨花边的漫漫发展之路总是伴随着不断地创新发展,但自始至终围绕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发展,既保留经典与情怀又紧随时代变化。实践队员来到花边博物馆,探寻花边发展之路。通过观览以及工作人员的热情介绍,实践队员了解到即墨花边的另一面。花边对于即墨人来说至关重要,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即墨有句谚语:“男人再能干,不如瘸子老婆做花边。不用炉不用电,一天能赚一块半。”原来,花边之于即墨人,不仅是糊口的活计,更是一种情结。
即墨花边在即墨地区经过百年的发酵,融入了当地人民的劳动和手工艺智慧,融入当地的地域,保留了区域情感的同时,发展出独一无二的制作花边的技法,是中西艺术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因精湛的手工艺之美,即墨花边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热销。
在大数据时代,直播带货是非遗产品创新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直播带货,将非遗进行商业化创新,为推动非遗传承发展插上了高飞的翅膀,为非遗走向市场、走向大众提供更多可能。同时,即墨花边经过历史的变化与时间的进化变成了带有强烈“即墨风味”的艺术格调的手工织绣针法,形成了即墨花边所独有的艺术特色,真正实现了立新不离心。
图为实践队员在花边博物馆内进行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供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名族的文化烙印和智慧结晶,传承与保护任重而道远。传承人和热爱这一产业的青年人更是非遗传承保护的中坚力量,需要对此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创新驱动发展。只有创新才能让非遗更好地走进大众视野,融入现代社会,保有最旺盛的生命与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9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