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返家乡文化宣传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者:yogurt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本地文化宣传

本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是综合性社会实践。为了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我们的社会经验,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锻炼提高我们的能力。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学校允许我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及兴趣爱好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提高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毕业社会实践和顶岗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宣扬家乡文化,我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铜陵市文化资源丰厚, 特色优势明显。铜陵历史悠久。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铜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铜经济已是城市最具特色的强市之基,铜雕塑享誉全国,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青铜文化博览会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铜陵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现有发现的商代冶铜遗址。市区各主要路口,均有各式各样青铜雕塑。

铜陵在历史上就是移民地区,铜陵春秋属吴,战国属楚,又称“吴头楚尾”。各国为争夺铜资源在铜陵发生过多次战争,加之大量的人来此采冶铜矿,使各种文化在此交融。西晋时期,又有大批山西流民进入此地,到20世纪50年度和80年代还有大批的矿山人员和:三线厂“人员从全国各地来到铜陵,使铜陵形成多元的移民文化交融地区。在此基础上使铜陵大致形成了三种文化形态。

1.以铜矿采冶生产为基础的矿山文化形态。主要围绕铜陵南部山区分布,市民们再3000多年的铜采冶活动中,创造了灿烂铜文化的同时也孕育出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如钟鸣的”竹马灯“和”铜陵白姜“、”铜陵凤丹“,制作技艺等。

2.沿江南岸圩区的渔牧农耕文化形态,这一地区没有自然资源,人们主要靠渔牧农耕,在这平静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牛哥”等大量的地方民歌。

3.城镇商贸文化形态,主要以铜陵县、顺安、大通、太平为中心。顺安镇地处山区和圩区的交界处,为两地人们生活物资交流提供了最佳地域平台。唐贞观年间(公元638年左右)朝廷在顺安设驿站,取名“临津驿”在此基础上“顺安三月三庙会”这一民俗活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大通和太平地处江边,是长江水道上的天然避风港,在长期对外交流中,创造出丰富的地域文化。如“鹊江龙舟赛”,“太平臭干制作技艺 ”等等。

唐代诗人李白一生遍历名山大川,在其晚年曾两次巡游到铜陵,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作。铜陵的采铜业在唐代发展到鼎盛时期,李白理所当然地要把它记录在诗文中。唐天宝十三年(754 年)李白巡游秋浦,往来于铜陵、贵池之间,写下了组诗《秋浦歌》,其中第十四首写道: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这首很有感染力的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工人劳作的佳篇,有很多高的文学地位和价值。

铜陵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三面环山,一面临长江。矿产等资源极为丰富,有金、银、铜、铁、锡、生姜、大蒜、麻,俗称“八宝”。另外铜陵凤凰山产的牡丹,与山东菏泽以及洛阳的牡丹并称中国三大牡丹之乡,铜陵的牡丹为药用牡丹,畅销东南亚各地。盛产于凤凰山地区,系“铜陵八宝”之一,每年四月开花,单瓣,白色或粉红色,有观赏价值。其根入药,名丹皮,有舒筋活血、强身健体之功效。凤丹历史悠久,西晋时就有栽培,到了清代凤丹已成为铜陵县主要特产。乾隆年间《铜陵县志》中即有“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简有服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的记载,说明凤丹当时已经闻名中外。

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这是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完成了对我家乡文化的宣传。也让我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我在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收获良多,丰富了我对此类活动的经验。相信在我们的文化宣传下,家乡会变的更加美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9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三下乡|晋享中国年实践队“知年俗·享年味·寻年趣”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晋享中国年实践队在2024年…… 任皓楠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晋享中国年实践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花戏民歌载欢乐,戏剧青年继龙腾

7月17日及18日,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晋火相传·花开太行”实践队先后前往左权县将军广场与政府广场,同左权县民间组织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图为小花戏演员教授实践队员图为实践…… 董鑫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晋火相传·花开太行”实践队查看全文 >>

三下乡|忆苦思甜话当年,晋师青年左权行

三下乡|忆苦思甜话当年,晋师青年左权行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晋火相传·花开太行”实践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重温红色景点,传承红色基因,7月…… 任皓楠 董鑫 康欣蔚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晋火相传·花开太行”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开眼望长河,铭暗思亮光——哈工大威海2105201班学子线上寒假实践(文化传播专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语言文学学院1月8日讯】(通讯员:朱方正)为赴韩交流期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1月8日下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105201班团支部通过开展线上会议,共同整理城市历史与传统…
曲园学子寒假行:针尖舞者,锦绣中华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5日电(通讯员李心如)“薪火传万代,文化永流传。”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的重要基础。为保护弘扬非遗文化,更好落实即墨…
普惠旅游促发展,乡村振兴利万家
在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当务之急是恢复疫情之前的经营状态,并在这一基础之上转型升级,响应国家号召在旅游产业上加强科学技术的普及,从而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曲园学子寒假行:“墨”上“花”开赏非遗,直播带货争创新
中国青年网日照市1月4日(通讯员鲁雨荷)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非遗,是一代代人的心愿,也是一代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据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业旅游展风貌,乡村振兴求发展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发展的快慢是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都与乡村振兴…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寻迹鸢都,纸鸢传情
中国青年网潍坊12月29日电(通讯员王青文)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卧龙源博古,领略历史文化之美
山东临沂作为智圣故里,诸葛之乡,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薪火相传的传承精神。为了更好了解历史文化,领略历史文化之美。2023年1月29日下午,“循声觅道,体悟传统”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博…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剪纸艺术寓美育,传统文化润心田
中国青年网潍坊12月29日电(通讯员王青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样…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探泥塑之美,品非遗之韵
中国青年网山东潍坊12月29日电(通讯员王青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探扑灰年画,承民艺之趣
中国青年网山东潍坊12月29日电(通讯员王青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