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为了进一步学习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及发展,2023年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说的真队队员田怡然在河北省承德市参观了避暑山庄这一皇家园林,感悟其中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
实践队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承德避暑山庄的建设一共经历三代君主,历时将近九十年,它的建设见证了一个王朝的繁荣衰败,对于我国历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表面上看,承德避暑山庄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清朝帝王门的避暑需求,其实不然,它的建设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就当时的社会背景而言,承德避暑山庄建设始于康熙四十二年,适时正值藩王叛乱与边境动荡时期,吴三桂等藩王在清朝国土上掀起大规模的叛乱活动,蒙古族出兵侵占我国北部边疆,可谓是内忧外患,清王朝统治岌岌可危。为了安抚民众,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康熙决定修建一个具有办公与外交功能的宫殿,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承德避暑山庄。总而言之,承德避暑山庄经历了清朝的繁荣和衰败,在这里发生了数多的历史事件,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的底蕴。
实践队员依次参观了避暑山庄的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与山峦区。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避暑山庄周围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每一座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也都是争取和合、实现和合的历史见证。如普宁寺是为纪念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头目达瓦齐的叛乱而建;普陀宗乘之庙是为接待少数民族领袖而建;安远庙是为由新疆伊犁迁往热河的达什达瓦部而建……这些建筑无一不体现着古人“修一座庙宇胜养十万雄兵”的理念,让人印象深刻。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布局,也寓意着民族团结与世界和平的美好意愿。“和”在承德能够赋予更多具体内容,如天地之和、天人之和、民族之和、宗教之和、人文之和、生态之和等等。这样的文化理念对当下时代的发展亦有启发,反映在现代城市人文面貌上,则是和谐和睦、和衷共济、以求进步的独特的城市发展观。
实践队员通过本次参观,深刻地体会到避暑山庄所承载的历史风云变化,也见证了大清帝国的兴衰过程,在参观壮丽景观的同时,我们也应静心感悟其中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撰稿者:田怡然
2023年1月24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19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