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宇航)“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是久别重逢之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是典雅含蓄之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追求真理之美。在美的熏陶和感召下,我们发现美、享受美,以心向美,以美润心。
旬月来去,旧事可歌。传统文化,大美之堂。
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写进传统里,流淌在血液中。在浩瀚的人类文明中,中国古诗文璀璨夺目,反复把玩,仍是意兴正浓。这里有张若虚“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霞”的浪漫唯美,有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清苦幽寂;这里有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豁达,有李清照“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的细腻;这里有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狂傲,有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性思考,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豪情…··无论是云锦天章之作,还是泓峥萧瑟之篇,都是中华文化美学图鉴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青山依旧,丹心永固。美育存心,以心向義。
无需古玩珍宝,无需崇高学识,美融于万物,亦潜藏在能够品味万物的心底。有心之时,读书泼茶也趣意盎然,画船听雨也使神思宁静焚香品茗亦颇有滋味。美本来与生活为邻,而是否前去探访,最终取决于内心。正如林清玄所言:“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对青少年而言,美育不是补充点缀,而是魂魄主流,不是调味品而是大餐。反观当下,如今患有“容貌焦虑”的人群逐渐低龄化,青少年因审美“世俗标准”而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为了所谓的“美”,不惜以伤害自己的身体为代价。然而美从来都是多元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何尝不是美?武亦姝美于“腹有诗书气自华”,谷爱凌美于奋进拼搏,逆行者美于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唯有加强美育,才能使更多青少年明白,单一的外形容貌不是美,真正的美根植于内心,迸发于灵魂深处。
银汉迢迢,前途似海。美育促人进步,促国发展。
金石铭刻盛世的崛起,春秋如简泛黄入了泥,是中国文化大写的传奇。在盛世中国,在国家的迅速发展中,要发展美育教育,让美育与德智体劳并行。五育并举,提高人们的精神力量,让人们在健康、积极的生活中徜徉,升华为积极的能量,激励人们不断奋斗向前。
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美育乃大音希声。“美育”不仅写在纸上,更应铭记于心。以心向美,以美润心。毕竟,春天随时会逝去,但拥有审美能力的你,行至何方都有美好相伴。
http://www.dxsbao.com/art/5419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