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春节,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23年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循声觅道,体悟传统”实践队队员参加了衡阳市香江社区“礼赞二十大,翰墨飘香迎新春”送福送春联文明实践活动。
图为活动现场 曾玉凡供图
图为“循声觅道,体悟传统”实践队队员走访文化站 曾玉凡供图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时,串门时最先看到的便是门两边的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子”,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当时后蜀国君梦昶命令学士辛演逊题桃符於寝门,但他并不满意,于是自己题了一 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成为最早的春联。除此以外,古代诗作中也有有关于春联的描写。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当时写对联贺春已然成为一种春节流行的元素。作为在春节内流行了一千多年的元素,春联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在明清时期达到兴盛时期。
图为“循声觅道,体悟传统”实践队队员询问对联历史 曾玉凡供图
此次送福送春联活动由衡阳市高新区华兴街道综合文化站承办,旨在营造浓厚的年节喜庆气氛和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一幅幅对联的送出就是一份份祝福的传递。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各种春节习俗逐渐淡出生活,但是贴春联依旧是每一户人家春节时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所谓的对联也叫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利用汉字特征写成的一种民族文化,对联还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循声觅道,体悟传统”实践队队员展示已完成的对联与“福”字 曾玉凡供图
在一幅幅对联中,了解了古人的希冀,读懂了中国传统文化,更品味出从古至今的文化沉淀。此次实践活动探索了春联的发展历程以及春联的价值意义,同时也深刻领悟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循声觅道,体悟传统”实践队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言献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04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