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郴州1月18日电(通讯员 黄杨康)栖凤渡鱼粉的发源地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这个古镇。在2022年12月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古韵遗艺调研团前往湖南省郴州市,顺应新时代要求与防疫的安全需要,从栖凤渡鱼粉起源,鱼粉传统手艺传承等多个方面展开社会实践调研。
实事求是学非遗,脚踏实地传技艺
在调研团正式实践开始前,实践队员积极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最终决定前往湖南省郴州市对栖凤渡鱼粉这一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实践调调研。经过上网查询资料和实践调研实践队员得知,在2016年5月11日,湖南省文化厅公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郴州苏仙区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入选。
图为实践队员所购的鱼粉。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黄杨康 摄
湖南其他地方虽然也都有米粉,但一般只有早餐才会吃。而这里的鱼汤粉当地人是从早吃到晚,全天都可当作主食。整个栖凤渡镇几乎家家都卖鱼汤粉卖,但是最地道正宗的还在镇子外的南新村。
村子里有一户专门做鱼汤粉的人家,这里便住着鱼汤粉的第三代传人——吴安英,现如今她已是花甲之年的老婆婆了。村口停着几辆小轿车,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大家都是慕名而来,想尝一尝这传说中“最正宗”的栖凤渡鱼汤粉。
这里现在建成了鱼汤粉体验馆,食客不仅可以全程观看如何制作鱼汤粉,更可以亲自参与、体验制作过程。把简单的“吃”,变成了一件更丰富而有乐趣的活动。
现在,吴阿姨家的鱼汤粉已经申请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这样的经典能够一代一代地不断传承下去。
如火如荼行实践,报诚守真做访谈
在当地村民的指示下,实践队员前往了吴阿姨家,实践队员在调查当地村民的过程中了解到,村庄中大部分妇女都懂得栖凤渡鱼粉这一传统技艺。吴阿姨还热情地向食客展示了栖凤渡鱼粉的技艺,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栖凤渡鱼粉的魅力。接着热情的阿姨又一遍演示一遍向实践队员说到,栖凤渡鱼粉是上一辈老人传下来的,它在选料和后期的处理工艺等方面都有很严格的要求。
吴阿姨说制作栖凤渡鱼粉的常用作法是:将河鲢鱼宰杀后,先熬成鱼汤,再加入当地的五爪朝天红椒粉、调入当地的特产豆膏、茶油等佐料,再用干切粉做成鱼粉。栖凤渡鱼粉的做法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又不简单,最关键的是汤料,它由各种调料熬制而成,里面少不了鱼、姜、蒜、辣椒和茶油,鱼必须选用鲜活的鲢鱼,辣而且鲜构成了鱼粉的特殊风味。
吴安英在栖凤渡镇南香村为游客制作栖凤渡鱼粉。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黄杨康 摄
据了解,真正的栖凤渡鱼粉,粉用的是栖凤渡本地的优质干切粉,汤用的是这条栖河(也有西河的叫法)里的鲢鱼熬制的。当地人说,前些年镇里有几位老人专门煮传统纯正的栖凤渡鱼粉,这几位老人相继去世或歇业后,就是本地人煮鱼粉,也和传统的栖凤渡鱼粉有了不小的差别。这就随之映射出来了非遗文化在传承中出现的问题。实践人员意识到了非遗人才老龄化,会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乏人。走访调研发现,老龄化严重、人才断层严重是目前非遗传承队伍存在的最突出现象和最大问题。而且非遗人才老龄化,会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存濒危。如今,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绝活濒临消亡。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传递,改变传承人队伍老龄化及后继乏人问题,就必须多层次培养非遗传承人,确保非遗传承后继有人。首先需加大鼓励中青年,放宽非遗传承人当选年龄,培养中青年传承群体。其次要依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非遗传承人,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打造成为非遗传承人培养的重要基地。最后在政府层面,除经济方面对传承人给予一定的扶持外,还应该建立非遗传承人表彰激励制度,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进行表彰激励,通过表彰激励来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誉。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认识到保护非遗不仅仅是去保护只是有金钱的价值物品,而是对匠人精神的传承,对中华文明的守护。就像栖凤渡鱼粉等传统手工技艺,它们是需要用手用心去制作的,它们是有灵魂有厚度的,它们也有创作者的虔诚,更有中华文明的血液。这就是保护非遗的意义与价值,也是曲园学子走进非遗美食的意义与价值,即用实际行动去传非遗之手艺,持文明之火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04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