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乡村耕地,助民族复兴
——“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9日电(通讯员 刘梦璇)近年来,耕地“林果化”问题以及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寻找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业投资和增加农民收入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尤为重要,为深入了解山东丘陵地区耕地林果化的情况,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于12月27日在孙丕苓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滨州市部分村庄进行走访调查,实地观察耕地使用情况,深入了解耕地林果化现象并探究其原因。
了解现象,追根溯源
在进行调查之前,队员通过网上信息大致了解到当地村庄的农产品种植情况,决定前往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灰堆刘村进行走访调查,实践小组走进农户家中进行访谈,并在当地农户的带领下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观察,当地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耕地林果化的转化,当地枣农介绍说附近村庄广泛种植冬枣——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本次调查滨的州沾化大部分区域均以冬枣为主,并且当地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当地政府也给予相应的补贴政策,建成千亩冬枣采摘园。通过走访,实践队员获悉当地早先也是以种植粮食为主,然而种粮经济效益偏低削弱了农民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种植粮食需投入大量的人工、机械、化肥、薄膜、农药等成本,连年增长的农资价格挤占了原本就不富余的粮食利润空间,当地农户为维持生计,转而将耕地用于种植经济利益较高的冬枣,由于当地种植条件适宜,冬枣的丰收使得农户大规模转化为种植冬枣,同时耕地转化后能获得较多收入,当地农户外出务工情况减少,大规模的耕地转化为当地带来了效益,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以提高。
乘势而上,科技腾飞
农户在交谈中表示种植冬枣也需花费大量人工和成本,他们为了减少成本获得更高收益,同时也能减少体力劳作,加之政府的支持政策,他们积极利用科学技术,兴建新型大棚,引进果园喷药机和烟雾机进行农药喷洒,减轻了体力劳动的同时,也能获得更高的量产。为了能够延长冬枣的保质期,农户开始兴建冷库,从田间地头采摘下枣子,然后通过选枣机进行分拣、包装、并将其放入冷库进行存储以及冷藏,借助现代科技,现代的农户以及不再是“看天吃饭”,随后实践队员在农户的带领下参观了用来储存枣子的冷库。同时实践队员了解到调查区域大高镇灰堆刘村的千亩冬枣示范园已经建起了500亩原生态冬枣出口基地,并取得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证书,具备了冬枣出口资质。目前,沾化冬枣成功出口新加坡、美国等17个国家,持续扩大出口枣园备案登记数量,并且依托科技与互联网等手段,扩大销售渠道加强与淘宝等电商平合合作,做好沾化冬枣线上销售,依托3万家冬枣销售电商、微商,确保冬枣销售货畅其流,并利用冬枣节等活动把冬枣的品牌越擦越亮。
图为原生态冬枣出口基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梦璇 供图
政策普及,意识觉醒
在交谈过程中实践小组成员发现当地农户并不了解相关耕地政策,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国策,农户作为耕地的使用者,在耕地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实践队员向采访农户普及了相关土地政策,诸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耕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等相关制度,以及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式,使其了解到耕地保护和严守耕地红线的重要性,唤醒农户的耕地保护意识,使其在日常劳作中有意识的将耕地保护付诸于实践。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枣农普及耕地保护政策。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梦璇 供图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保护乡村耕地,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民族复兴,我们一直在路上!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梦璇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95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