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根植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是中华民族“魂”之所附。为了保护黄河生态,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2023年寒假实践活动,“沿黄生态共建”实践队为助力生态保护开始了实践活动。
首先,12月18日晚,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沿黄生态共建”实践队开展第一次线上会议。队长高菲主持会议,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对此次“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方案讨论并做出了具体安排,传达了有关工作要求,明确了实践活动的工作纪律,明确了黄河流域当前基本情况及具体工作任务,参加实践活动的成员依次进行了发言。会上,还组织观看了保护黄河流域宣传片,让参加实践的大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黄河流域,感受黄河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并思考怎样改善当前状况。
12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沿黄生态共建”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到达山东省东营市,开展了“聚焦河流保护,推动生态建设”综合调研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实际走访了东营黄河文化生态主题公园、黄河入海口景区以及黄河文化馆。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寻找到了独有韵味的“黄河文化”,更是体会到了我们伟大的“黄河精神”。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母亲河文化,是黄河古今流域多民族人民在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的中心和重心所在地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千百年来,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黄河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现在,她仍在供养着1.4亿人口、160万公顷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应在全社会提倡倡导、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社会各界的人士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保护母亲河的行动。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血脉,是中华民族之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现代中国发展道路最为深厚、最为核心、最为可靠的文化根基和历史依据。沿着黄河流域的历史脚步,瞻仰唐宋风韵,了解多种历史文化,从彩陶、青铜器文物中触摸历史,领略浓墨重彩的黄河文化,从遗址、陈列品中感受过去,感知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管整个场馆展陈紧扣黄河文化这一主题,采用现代化的声光调控技术,再现了黄河流域的历史人文特色,展现黄河风采,讲述东营故事,让游客深刻感受到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代的黄河精神主要是指"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精神,凝结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团结"是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坚强团结的集体,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务实"就是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形成务实的作风,必须注重实践。"开拓"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开拓创新,必须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扎实的工作态度。"拼搏"是一种精神状态。干事业要有一股拼劲,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奉献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下午,“沿黄生态共建”实践队成员到达黄河入海口景区开展本次社会实践,用自己的力量去奉献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调研过程主要以实地考察、随机访谈的形式进行,开展清理河岸垃圾并进行分类的相关实践活动,沿途捡拾易拉罐、废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志愿者们来到黄河后,更真切感受到保护黄河,刻不容缓。这从来不是空喊口号的虚话,而需每位中华儿女身体力行争先锋,敢做黄河“清道夫”。我们发现:经过治理的黄河流域,环境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但是仍有一些游客遗留的未降解的垃圾存在。然后实践队队员认真地对垃圾进行清理,大到塑料袋、包装纸,小到烟头、纸屑,都被一一拾起,从细微之处做起,为保卫黄河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我们也成了黄河岸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随后,志愿者们便立即开展下一活动,主动向黄河边的游客们宣传保护母亲河的知识和他们此行目的。“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志愿们认真为游客们讲解黄河生态保护知识,并详细解说了近年黄河流域生态发展问题。保护母亲河是中华儿女们牢不可破的信念,这毋庸置疑。自然与人类本应和谐共处,如果继续破坏水质,污染资源,乱扔垃圾,那么最终受到损害的必然会是人类。
乐山乐水,享自然之美;承志启梦,人人都应是江河卫士。在河边上,我们通过身体力行,感受颇深。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团队成员认识到: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以黄河精神为航向,保护黄河、发展黄河,更要以黄河文化之魂,树当代环保志愿精神,将黄河文化,黄河精神和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相结合,在未来的征程中砥砺前行,共建美丽黄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72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