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传统美食,扬中华文化
——“食暖人心”社会实践队
“民以食为天。”吃,自古以来,便是百姓眼中的大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为了探寻中华传统美食背后的传统文化,深刻感受中华美食文化的魅力,2022年12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食暖人心”实践团队以追寻“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为目的,来到了福建厦门实地探寻中华传统美食文化。
而本次探寻的美食文化则是被称为小吃中的传奇,福建人的乡愁“解药”——光饼。
实践队成员们先从福建厦门的中山路小吃街进行走访,发现厦门的光饼主要以建瓯光饼为主,街边开的光饼店已经有些许年头,买的顾客络绎不绝。根据实地考察,实践队的成员亲眼看到了光饼的制作过程:揉面、发酵、掐剂、搓圆、擀压,戳孔、贴饼、烘烤、定色、取饼出炉,十几个步骤。而光饼的原料只需要面粉、食用碱和盐,顶多加些芝麻,进炉一烤,就是香喷喷的光饼。价钱也便宜,一个光饼,不过两三元,人人都吃得起。这普通的食材,朴实的味道,却是许多人魂牵梦绕的乡愁小吃。
通过光饼师傅的介绍,实践队的成员了解到冰心先生在福建时就曾在致福建日报副刊编辑的信中怀念道:“我有半个世纪没有吃到又脆又香的光饼了。”每个人的乡愁原点,大多都可以追溯到儿时的食物。物美价廉的光饼,多姿多彩的吃法,是许多福建人最实用的乡愁“解药”。由此可见,在福建,光饼有特殊的地位。
在实地探寻和亲自尝试光饼后,实践队的队员们针对光饼的来源,对其相关历史文献、视频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发现光饼的来源众说纷纭。一直以来,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唐朝末年,王潮率河南子弟入闽,也将家乡固始的“火烧馍”带到了福建,这就是光饼的前身。唐朝时,固始叫光州,故名“光饼”。另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则和戚继光有关。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入闽平倭,连日阴雨,军中无法生火做饭。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戚继光便命人烤制一种小饼,用麻绳串起来,挂在身上充当干粮,大大方便了作战歼敌。后人为了纪念戚继光,便把这小饼称为“光饼”,代代相传,终成福建特产。
通过本次对小吃光饼的追根溯源,“食暖人心”社会实践队收获颇深,对于该小吃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习到了光饼所传承的文化精神。光饼于市井中常见,好吃不贵,但它又不仅仅只是一个饼,更是一段历史记忆,一种文化的传承。写的是光饼,念的是戚继光,呼唤的是精神。或许,光饼算得上食物中的传奇,不光是饼那么简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50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