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烟台大学“苔花如米”支教团赴安徽涡阳三下乡实践报告总结
学校名称:烟台大学
团队名称:烟台大学“苔花如米”暑期支教实践队
作者名称:李丽娟
成员名称:闫慧敏、张一宁、范云婷、李丽娟、丁兆阳、武玉祥、张菊、张金曼、伍孝文、杨润田、史晓月、陈驰
实践时间:2022年7月1日——2022年7月15日
实践方式:线下实践
实践地点: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姜庄小学
摘要:为响应中央一号文件中所提到“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教育振兴”的政策要求,烟台大学“苔花如米”暑期支教团于2022年7月1日-7月15日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姜庄小学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支教实践活动,为乡村教育赋能,增强乡村振兴内在发展动力。本次实践团队采用课堂线下授课和平台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支教队员自身优势,开展人文历史、国学经典、爱国教育、中国传统棋艺、硬笔及软笔书法、手工、绘画、手语及暑期作业辅导等二十余种课程,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暖心家访活动以及高年级趣味运动会和低年级生活技能比拼等活动,与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关键词:支教三下乡留守儿童乡村振兴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围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主题,响应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践行国家和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为乡村教育赋能,增强乡村振兴内在发展动力,烟台大学“苔花如米”暑期支教团于2022年7月1日-7月15日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姜庄小学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支教实践活动,一方面,为姜庄村及周围村镇的孩子们带去了丰富多彩的趣味课程,带去半个月的陪伴,丰富课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奉献精神,为大学生走进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营造良好的农村教育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实践准备工作
1、确定实践地点。由实践队长闫慧敏与姜庄小学崔校长进行线上沟通交流,确定实践时间及当地疫情防控措施,由校长负责当地宣传,建立家长群。
2、组建“苔花如米”支教团队。团队12位成员均由一轮面试“自我介绍”及二轮面试“试讲”两轮面试产生,分别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各具专业特色,为课程设置带去多方面选择。
3、确定实践方案及课表。实践方案提前报备学院,与指导老师及团队成员讨论后,进行相应的修订的改正,由队长闫慧敏根据不同支教队员的专业及兴趣特长,制作课表初始版,后结合支教地校长要求,经多次讨论修改确定课表最终版,课程包括人文历史、国学经典、爱国教育、中国传统棋艺、硬笔及软笔书法、DIY手工、音乐、舞蹈、知识科普、心理健康、绘画、手语及暑期作业辅导等二十余种课程。
4、确定小组,明确分工。物资组负责购买前期物资,如队旗、队服、课堂所用物资、小礼品等;财务组负责管理好队员的生活费,负责日常花销的报销事宜;安全组负责购买保险,包括人身意外险及疫情险、购买往程车票、制作学生安全责任书;宣传组负责各平台的宣传运营,如微博、QQ、小红书等平台;后勤组负责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
5、出发前集体备课与培训。出发前团队成员坐在一起讨论了课程安排以及如何使内容极富吸引力,相互之间增强熟悉度,并强调支教过程中的纪律问题,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规章制度,纪律森严,对实践各方面作详细规定,致力于为孩子们起到良好的到头作用。
三、实践内容
(一)走访调研、实地考察
通过前期网络了解及实地考察,了解到姜庄小学位于涡阳县姜庄村,学生主体主要来自农村家庭,其中贫困及留守儿童占比高达90%。在当地,大多数孩子监护人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意识淡薄;师资力量极为匮乏,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且普遍使用方言教学,导致孩子们普遍不会讲标准的普通话;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紧张,多门课程存在空缺,学生们的受教育面狭窄,教育水平落后。
(二)创新教学思维,开展特色课堂
结合当地教育现状,团队成员意识到需要开拓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其课外活动,使用普通话教学,对事先准备的课程进行调整,开展趣味特色课堂,响应国家素质教育要求,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培养其创新创造能力。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课程。
小学正是青少年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一二年级开展爱国教育尤其重要,爱国主义课程主讲人李丽娟从国家、爱国主义、国旗、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先辈们的期望等几个方面逐步深入的引导孩子们认识中国,从日常生活中理解爱国主义。她精心剪辑爱国短片,与孩子们共唱国歌、队歌,讲解国旗元素“五星”的含义以及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大意、引导孩子们进入小学后要积极成为一名少先队员,作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最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历代领导人的话语激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她积极与孩子们互动,以知识问答的形式提高孩子们对课堂的兴趣,以加强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2、开展“暑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法国诗人吕凯特曾经说过“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这强调了生命的重要性,未成年人往往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发生意外。对此,支教队开展“暑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由支教队员陈驰主讲,内容涉及暑期防溺水,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水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保驾护。
3、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当地90%以上的孩子均为留守儿童,一方面,由于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孩子会与父母之间产生一定的交流障碍,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通常文化水平较低,平时农活较忙,无法及时关注孩子学习状况,也很难辅导孩子可以以及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导致大部分孩子因成绩不好而过早辍学,与社会不良青年接触,自毁前程。鉴于此,支教队员丁兆阳担任此课程的主讲老师,通过小游戏培养孩子们互助、信任、团结的美好品德,通过小故事使孩子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倾听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并为其提出解决办法,为孩子们带去心理疏导。
4、开展中国传统书法课程。
支教队员陈驰拥有良好的软笔书法基础,担任此课程主讲老师,教给孩子们毛笔的正确握笔姿势,示范基础的入门笔法,为孩子们打开兴趣的大门,并传承了“书法”这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以及文化自信。
5、开展“棋艺”兴趣课程。
课程涉及五子棋、象棋、跳棋的教授,由队长闫慧敏主讲,意在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其注意力和控制力,并使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6、开展“多彩舞蹈”课程。
为培养孩子们的课外兴趣,开展“多彩舞蹈”课程,由支教队员张菊、杨润田、张金曼主讲,带领孩子们学习了《一起向未来》、《少年》、《等你来》等舞蹈,并在文艺汇演上展示了成果。
7、开展“音乐”课。
为弥补正常学校课程中音乐课的缺失,支教队员张一宁为孩子们教授竖笛,教唱《苔》、《孤勇者》、《送别》、《世界那么大还是遇见你》等歌曲,稚嫩的童声响彻校园。
8、开展“知识科普”课程。
内容涉及法律知识科普、生物知识科普、历史故事科普、地理知识科普等。由支教队员武玉祥、伍孝文、张菊、史晓月、范云婷主讲,在课堂上孩子们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小小的脑袋充满了大大的疑问,并对伟大浩瀚的宇宙发出强烈的赞美。
9、开展“博爱无声。手语传情”特色手语课堂。
“手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支教队员史晓月、李丽娟通过教授孩子们基础的手语问候语、家庭成员称谓的表达方式以及《苔》《孤勇者》等歌曲的手语舞表演,使孩子们了解聋人的交流方式,明白与人交谈的重要性。
10、开展“DIY手工创作”课程,培养孩子创新能力。
手工老师杨润田为孩子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手工材料,教会孩子们制作小扇子、小手提包、太空泥自创画作、花朵等多种多样的手工作品,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激发其创作兴趣,又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感受到中国智慧。
(三)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趣味运动会
2022年,正值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之际,为弘扬体育精神,传承奥运精神操场举行以,践行“体育强国”理念,加强孩子们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支教队于7月9日上午于姜庄小学举行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趣味运动会,包括“趣味轮胎转转转”、“一二三木头人”、“趣味投篮”“一块五毛”“老鹰抓小鸡”等趣味活动,通过趣味运动会寓教于乐,使笑声充满整个校园。
(四)开展低年级“生活技能比拼”活动。
为响应国家把家务劳动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的政策,支教队将生活技能课程纳入,并于7月9日下午举行低年级生活技能比拼活动,内容包括家务劳动知识问答、叠短袖、裤子的比拼,孩子们在比赛中积极抢答问题,将短袖、裤子叠的既迅速又工整。
四、存在问题
(1)该乡村小学学生主体主要来自农村家庭,其中贫困及留守儿童占比高达90%。在当地,大多数孩子监护人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意识淡薄;师资力量极为匮乏,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且普遍使用方言教学,导致孩子们普遍不会讲标准的普通话。
(2)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紧张,多门课程存在空缺,学生们的受教育面狭窄,教育水平落后。
(3)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学生平时与父母交流机会过少,导致有多数孩子较为内向,不爱与人交流。
五、建议解决措施
(1)建议当地政府加强人才引进机制,将大学生留在基层,普及当地普通话水平,鼓励多讲普通话;增强老一辈的教育意识,可以通过开展讲座或入户宣传指导。
(2)建议当地政府及公益组织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使每门课程都有固定的老师、固定的学时。
(3)鼓励孩子经常与父母视频或通话,以此来弥补父亲母亲的陪伴,使孩子心灵得到滋润;学校多开展主持人大赛或朗诵比赛,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以此来增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
六、实践成果
(1)成功举办文艺汇演及结营仪式
为将美好的回忆永久定格,与孩子们好好做一个告别,支教团于7月15日下午举行文艺汇演及结营仪式,由一到五年级的部分孩子和“苔花如米”支教团的全体队员共同演出,演出形式有诗朗诵、舞蹈、手语舞、合唱歌曲等,形式丰富,校长为每位支教老师颁发了荣誉证书,表达了对支教队的认可及感谢,在欢声笑语中为半个月的支教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成功开展学生家访活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想要更好地了解孩子,需要对其家庭进行了解,支教团在第一周课程结束后,走访了部分家庭,针对孩子在校情况,暑期作业完成情况向家长汇报,并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以及对实践队的意见,以便制定更加适合孩子的教学发展方法。通过家访活动,
(3)成功开展趣味特色课堂,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帮助他们拓展了眼界,增长了学识。
(4)支教队于姜庄小学及周围学区的武郢小学校长签署了长期支教协议,支教队承诺,在疫情允许的情况下,支教队会 每年派出至少四支队伍前往支教地助力其教育振兴,两校校长承诺会尽全力保障支教队员基本的生活需求。
(5)当地涡阳县爱心者协会会长及理事会成员参与支教地并承诺将在明年给予支教队资金支持,解决支教队的后顾之忧,并在协会的帮助下,支教队在安徽网发布宣传稿件,得到当地群众的点赞与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纲要》
[2]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3]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013年5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51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