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聆听老党员讲改革开放故事 见证红色精神40年时代变迁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张逸恩

值此百年建党之际,以党史学习为契机,巩固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团队成员采访到两位当年参加对越反击战的老兵,同时也是四十余年的老党员。让我们一起倾听老兵王银根和张新华一起讲述当年的抗战故事。

一颗红心 一心向党

团队成员来到浙江省杭州市拜访了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老兵——王银根,通过一块泛黄带着微微的褶皱的红领巾和八块陈旧的勋章,走进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场英勇愤慨的战役。王银根前辈,对是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老兵,隶属于南集团军杨首长部队3营8连2排,后归于南京军区部队。响应国家,光荣入伍。

王老前辈回忆起那段时光时目光炯炯。“听说国家有要求,我符合条件,那肯定是要去报答国家的。”那时的他,风华正茂,与众多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青年不同,他将自己的豪情热血挥斥在当兵入伍之中。随着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开始,王老前辈毅然决然报名入伍,前往战场。

听从指挥,浴血奋战

“只有真正经历过战场的人,才能明白在战场生存与在生活生存的不同。”点起一根烟,王老前辈垂头感叹,“作为团预备部队,我们听从上级指挥,于2月18日下午受命进入越南境内,前几天都是接防兄弟部队打下的山头,直到2月27日接到真正的进攻命令,上级要求我们排担任主攻从117号高地发起冲锋。”这一冲锋使他第一次真正见识到战争的残酷,四处弥散的硝烟与鲜血充斥战场,无尽的炮火倾泻在那小小的高地之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回音。看着阴险的敌人将子弹射击高度调低,死死压制着部队的冲锋,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又一个中弹身亡,那一刻,迷茫、害怕、退却一股脑涌现,血气方刚难顶钢枪炮弹,颓废恐惧攫住了他,仿佛要榨走他身体里全部的活力。望向天空,只有尘灰;望向高地,只有死亡;望向自己,只有平凡,他擦下额头留下的冷汗,颤抖的双手握住冰冷的枪杆,笨拙爬出坑洞,再次往上冲锋,这一刻对于命令的绝对服从,对于胜利的坚定渴望战胜了恐惧。幸运的眷顾留给英勇的战士,部队成功攻下高地,王老前辈以右腿留下顽疾作为代价荣立二等功。

光荣凯旋,直抒胸臆

随着前线战事持续大捷,王老前辈随着部队于3月6日夜晚急行军返回国内,驻扎于云南省金平县十里村同心寨,在老乡们满脸笑容的迎接下,他心中一根紧绷的弦终于松下,王老的作战任务告结。当团队成员询问起对于该物件背后体现的红色精神的看法,王老思索片刻,铿锵有力地说道:“听从党的指挥,教训侵略者,为中国人民申冤出气。”很显然,王老对于红色精神的阐释十分朴素,但是朴素的背后是一种责任感,是对于党、军队的绝对忠诚,更是一种热爱,是对于自己的国家、同胞无私的大爱。红色精神有着无数的形式,这一份独属于王老的红色珍绩,外表虽被岁月所斑驳,但其内含的红色精神依旧熠熠生辉。

回归平凡不忘初心

王老先生寄语大学生们,说道:“现在中国发展已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但是我们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还有待提升,我希望在新一代时代青年的努力下,我们国家可以与世界并肩,不再受外来者的入侵之苦。”这也需要新一代中国青年接过祖国重任,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大步迈进。同时,他也强调,纵使新一代已不需要上战杀敌,但建设祖国也是一场战役,新一代仍需拥有奋战之勇,将自己的豪情热血汇入祖国复兴的壮美蓝图之中。

自卫还击保卫边疆

8月,团队成员一行来到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采访抗战老兵、老干部——张新华。聆听“越战战场上的孤胆英雄”讲述他两枚军功章背后惊心动魄的战争经历。

胆识过人彰显军工底色

19岁的张新华在经历一年的临阵训练后,跟随部队奔赴前线战场。他作战的116阵地上环境十分恶劣,他和他的战友们每天只能吃一口饭,更多时候连一口饭都是奢望。喝水更是天方夜谭,雨衣上的露水已然变成战士们所能获得的最大期盼。漫天的炮火,恶劣的环境,昔日的战友在枪声中一个接连一个地倒下……

然而,这些并没有击垮他。怀揣着一颗孤胆,他一个人在无名3号阵地上坚持了4天4夜,近乎水米未进。纵使被炮弹冲击波冲下80米悬崖,仍依靠顽强意志爬回山顶阵地,与三连副连长一起坚守到支援部队的到来。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钢铁般的意志力,他守住了营地,更鼓舞了战友们的士气。正是张新华非凡的胆略,铸就了军功章最鲜艳的底色。

身体力行 回报军功章荣耀

对越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后,张新华在云南文山州大礼堂参加授章仪式,被授予一等功、三等功军功章。他仍能清晰地回忆起在军长与南京军区司令员为他佩戴军功章时的激动与感慨。但是,谈及牺牲战友们的名字时,张新华的眼中有泪意涌出:“能健全地站在这里,我觉得我真的很幸运。”后来,浙江省人民政府还为他颁发了“人民英雄”匾额,匾额被他挂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每日擦拭。

“党组织还是很关心我的”。退伍后,张新华被安排到杭州法院做法警,但因思乡心切,他选择返回新昌老家。党组织在得知了他的情况后,表示他可以任选县里的单位。几经辗转,他来到了新昌县老干部局任职。在军功章的激励下,他回到家乡基层继续为党建工作发光发热。作为一名老党员,张新华在疫情期间积极参加抗疫工作,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承担起作为一名党员的应尽职责。

复兴强国新时代红色精神永流传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始终牢记深切叮嘱,团队决定最后一步,以“红色基因代代传”为主题的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持续探索创新红色基因传承之路,深入解析红色基因密码,为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红色纽扣”。

如何把这笔精神财富进行深度传承,使之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芒?依托采访到的革命老兵,了解到的红色故事。为青少年们打造创新红色教育承载方式,精心培育“红色基因库”。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在社会实践中汲取奋进的青春力量。

在青少年红色基地体验中心,设有烙煎饼、纳鞋底、捏泥塑等实景体验活动……,学生们现场体验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状态,津津有味,十分投入。通过沉浸式体验,把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让青少年学生亲身感受“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红色精神,为青少年打开了红色基因的编码。

创新红色教育模式 打造红色研学沉浸式教学。“战斗即将打响,我党地下交通员何三叔究竟把敌人的城防图藏在哪里了呢?”由参加红色课堂的小朋友组成的6支小分队,立即全身心投入到线索推理中。课堂融推理探索、实践体验、革命故事再现于一体,通过让青少年动脑、动手,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

本次的活动的结束,也代表着本次红色之旅告一段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的活动让青少年们受益颇深,真真切切的提升了对党史感悟。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担负起身为团员的义务,积极的宣传党的红色精神。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潜移默化地形成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系好人生第一粒红色纽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9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江科大学子三下乡:百日行动,守护安全

(通讯员张升鹤)在实践调研过程中坚信仰、强信念、跟党走,努力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在实践中要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 张升鹤 江苏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走进市场,脆李铺出一条致富路

(通讯员刘昱铭)8月24日,重庆巫山调研团回到巫山县城,准备启程进入当地市场进行考察调研。调研团此行的目的在于了解“巫山脆李”真实的市场供求和价格高低涨落的变动情况,以此清晰认…… 刘昱铭 江苏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江科大学子三下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通讯员张升鹤)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 张升鹤 江苏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江科大学子三下乡——酸甜“致富果”,助力乡村兴

(通讯员孙亚雯)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实践深入了解“三农”问题,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暑期实践调研团以“巫山脆李”为调研对象,共同前往重庆市巫山县,通过实地考察、访问等…… 孙亚雯 江苏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江苏学子三下乡:了解巫山脆李,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张成芳),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重庆调研小队成员张成芳走进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了解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巫山脆李以及纽荷尔的生产以及销售过程。为打好脱贫攻坚的战役,江…… 张成芳 江苏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江科大学子三下乡:山水江岸,人民之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快发展的同时也拉大了城乡贫富差距,为深入理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便更好的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江苏科技大…… 郑烨 江苏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江科大学子三下乡——探访“中华名果”巫山脆李之乡

(通讯员孙亚雯)“巫山有佳果,脆李行天下”,近年来,重庆市巫山县围绕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巫山脆李”,使脆李成为了巫山的“致富果”,助力了乡村…… 孙亚雯 江苏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江科大学子三下乡: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郑烨)为坚持贯彻党中央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农村快速走向现代化、规模化,江苏科技大学重庆乡村调查团于2022年8月22日在巫山县曲尺乡人…… 郑烨 江苏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西部计划线上培训活动

为增进学生对西部计划政策的了解,提升西部计划笔面试通过率,4月7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于线上开展西部计划培训活动。此…

商学院开展“影像志愿 艺路生光”志愿活动

(通讯员何松成)4月8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携手谢子龙摄影艺术馆,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影像志愿艺路生光”的志…

“回炉旧物,新品再创”DIY制作大赛圆满成功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以减少垃圾产出,激发参与者的创意与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将绿色…

湖南师范大学马院思政系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第一次试讲活动

实习队队员邓姝涵试讲实习队队员周晨试讲(通讯员向宇陈晗汤雅芸)4月7日下午,为帮助队员优化教学设计,提前适应课堂教学氛…

青科大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于第十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

2024年9月5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在第十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发布《第十七届石油和化工企…

最新发布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总结——“寻访百年发展印记,携手共话美丽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回首百年征程,在党和…
源源不绝社会实践队抵达莱山区和福山区开展走访调查
7月5日源源不绝社会实践队顺利抵达烟台市莱山区开展实地走访调查。首先我们来到了铂锐府充电站,在铂锐府充电站处,共计有8个充电桩,其中4个快充充电桩,4个慢充充电桩。随后我们采访了一位正在充电的新能源…
西建大“至爱至诚情暖童心”实践团第一站
2022年7月2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至爱至诚,情暖童心”暑期活动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前往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田双村进行暑期实践活动。乡村教育一直是国家的重点抓手,乡村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等环境都不…
西柚学子竞赛心路历程
这个夏季尤为特别。琐碎的零件、迎面而来的热浪、复杂的代码成了这个夏天每个竞赛团队的特殊记忆。团队由信息学院孙旭、赵茂戎两位老师指导。队伍结合新冠疫情背景,目标完成《智能输液预警系统》的设计。实…
中医科见习日志四
今天早上一直都没啥人,快要到我下班时间时来了三个人,是一个年轻妈妈带着两个孩子来中医科看病。很熟悉的问诊和填写病历的流程,是妈妈说自己跟有点脾胃不好,消化不良,吃点油腻的就会拉肚子,大儿子也有…
中医科见习日志三
今天早上一直都没啥人,快要到我下班时间时来了三个人,是一个年轻妈妈带着两个孩子来中医科看病。很熟悉的问诊和填写病历的流程,是妈妈说自己跟有点脾胃不好,消化不良,吃点油腻的就会拉肚子,大儿子也有…
中医科见习日志二
今天早上一直都没啥人,快要到我下班时间时来了三个人,是一个年轻妈妈带着两个孩子来中医科看病。很熟悉的问诊和填写病历的流程,是妈妈说自己跟有点脾胃不好,消化不良,吃点油腻的就会拉肚子,大儿子也有…
信息学院学子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
8月26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决赛在华中科技大学以线上创新赛的形式圆满落幕,由段鹏飞、高洋、俄的列宁、卢宏才、何雨欣5名学生组成的队伍“华夏之梦队”斩获全国大学生光电竞赛国家二等奖。该团…
安财学子调研双碳目标,探索绿色发展模式
“双碳”目标战略是中国推进世界零碳排放进程,引领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核心战略,为了解这一目标的重要意义,2022年7月1日-3日,安徽财经大学“做核酸要排队”实践团以安徽省为例,探索当地为实现减碳目标所采…
缅怀先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缅怀先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为传承革命信念、发扬红色精神。2022年7月28日星期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西安市红色景点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