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与政务服务相结合,为百姓生活提供了便利。为了探究50岁以上老人能否合理运用智慧网络,享受智慧政府带来的服务,6月17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疫情有距离苏服零距离”社会实践团队以南京、苏州、徐州、泰州等多个城市为调查点,通过线上线下调研与走访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活动。
“除非身边常有年轻人的帮助”
徐州站点志愿者采访到新沂市新店镇胡庄村的胡先生。据了解,今年43岁的胡先生是一位建筑工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工作。胡先生表示去外地工作要出示行程卡健康码,一开始不会弄,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打开完成。随着后来出示次数多了才会的。但是胡先生家中老人就基本不会走远门。大数据的应用对于胡先生这样的中年人来说,多操作几遍就可以克服。可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成了出远门的“拦路虎”。“每次两位老人去镇上进行核酸检测,扫码填信息或者支付,都是让身边的年轻人来帮助完成”,胡先生对志愿者说,“后来就改变形式,直接带身份证了。”胡先生家中的老人案例是这个村庄的一个缩影,据胡先生透露,胡庄村的大部分老年人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网上办理服务,“村里的老人基本上不认识字,要进行网上办理,除非身边常有年轻人的帮助”。胡庄村人口有三千多人,年轻人大多流入外地,剩下的都是像胡先生这样的中老年人和50岁以上的老年人。疫情下的互联网运用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搭上了时代的“顺风车”,然而对于鬓发斑斑的老人来说是跟上时代步伐,享受智慧服务和美好生活的一次挑战。
图为村民在社区对网上智能服务进行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石昕怡 摄
“防疫app下载的太多,有点繁琐”
苏州站点志愿者采访到昆山市青阳街道张女士。通过与张女士对话得知32岁的张女士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现在社会发展得很快,智能化社会确实很便利,尤其是疫情下,网上购物不出门很安全,网上办事效率也高”。提及身边的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张女士面露担忧,表示她身边的许多老年人群体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不清楚、不熟练。“很多老人都是问家里的孩子、年轻人。我隔壁的一位老奶奶每次打开健康码都是请我来帮忙”,张女士说,“有时候提前弄好了,不晓得在菜市场为啥又进不去,后来还得重新弄。”最让张女士感到为难的是软件的分功能导致使用繁琐。“一些防疫的app太多了,一个接着一个的下载,有点麻烦”,接着张女士便向志愿者展示了自己手机里的一些防疫app。“有的软件只用一次就不用了,怕下次又要使用就没卸载掉。”志愿者们认认真真的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当问及张女士对于这种情况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张女士很兴奋的说:“希望政府能统一定一个app,将健康码、行程码、花豆码、场所码这些都归到一个软件中”,除此之外,张女士还提议可以在社区定期开办互联网普及应用宣传,指导社区老年人能够熟悉、基本掌握、正确使用智能手机,方便日常生活。
手机成为老年人出门的必需品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逐步进入老年人生活,给他们的晚年增添不少乐趣。尤其是疫情防控下,手机除了扮演生活娱乐的角色,同时也是老年人出行必不可少的物品。许多老人表示自己一般只用手机打打电话,刷刷视频,但是像打开行程码、健康码或者进行核酸信息登记,基本上是家中年轻人帮助。但为了出门方便,会提前把信息截图保存下来,或者自己一遍一遍学习。“现在谁要是学不会使用手机,那出远门可就难喽”,一位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前青街处的爷爷说。除了超市等大型商场外,街边的地摊、农贸市场显然是老人最常光顾的地方。疫情下的这些地方也需要防疫健康码等,所以老人出行没有手机,很难办事。诚然,年轻人在老年人使用手机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不是应该让老人自己学会操作使用,毕竟不是每个老人身边都会有年轻人。许多老人甚至不愿意麻烦别人而不使用智能手机,而导致渐渐与社会发展脱节,更加隔离老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剧老人数字鸿沟。
图为志愿者教老人网上登记查询健康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艳 摄
老年人的需求不应该被忽略。智慧政府要让互联网“适老化”,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填平老人数字鸿沟。要通过科学的改造,使大数据和智能化服务更好的适合老年人群的需求,同时帮助老年人提高使用网络,让老人更好的享受融入智能化生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0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