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填平老人数字鸿沟,智慧政府仍需发力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作者:孙宇洁 张艳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与政务服务相结合,为百姓生活提供了便利。为了探究50岁以上老人能否合理运用智慧网络,享受智慧政府带来的服务,6月17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疫情有距离苏服零距离”社会实践团队以南京、苏州、徐州、泰州等多个城市为调查点,通过线上线下调研与走访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活动。

“除非身边常有年轻人的帮助”

徐州站点志愿者采访到新沂市新店镇胡庄村的胡先生。据了解,今年43岁的胡先生是一位建筑工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工作。胡先生表示去外地工作要出示行程卡健康码,一开始不会弄,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打开完成。随着后来出示次数多了才会的。但是胡先生家中老人就基本不会走远门。大数据的应用对于胡先生这样的中年人来说,多操作几遍就可以克服。可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成了出远门的“拦路虎”。“每次两位老人去镇上进行核酸检测,扫码填信息或者支付,都是让身边的年轻人来帮助完成”,胡先生对志愿者说,“后来就改变形式,直接带身份证了。”胡先生家中的老人案例是这个村庄的一个缩影,据胡先生透露,胡庄村的大部分老年人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网上办理服务,“村里的老人基本上不认识字,要进行网上办理,除非身边常有年轻人的帮助”。胡庄村人口有三千多人,年轻人大多流入外地,剩下的都是像胡先生这样的中老年人和50岁以上的老年人。疫情下的互联网运用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搭上了时代的“顺风车”,然而对于鬓发斑斑的老人来说是跟上时代步伐,享受智慧服务和美好生活的一次挑战。

图为村民在社区对网上智能服务进行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石昕怡 摄

“防疫app下载的太多,有点繁琐”

苏州站点志愿者采访到昆山市青阳街道张女士。通过与张女士对话得知32岁的张女士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现在社会发展得很快,智能化社会确实很便利,尤其是疫情下,网上购物不出门很安全,网上办事效率也高”。提及身边的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张女士面露担忧,表示她身边的许多老年人群体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不清楚、不熟练。“很多老人都是问家里的孩子、年轻人。我隔壁的一位老奶奶每次打开健康码都是请我来帮忙”,张女士说,“有时候提前弄好了,不晓得在菜市场为啥又进不去,后来还得重新弄。”最让张女士感到为难的是软件的分功能导致使用繁琐。“一些防疫的app太多了,一个接着一个的下载,有点麻烦”,接着张女士便向志愿者展示了自己手机里的一些防疫app。“有的软件只用一次就不用了,怕下次又要使用就没卸载掉。”志愿者们认认真真的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当问及张女士对于这种情况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张女士很兴奋的说:“希望政府能统一定一个app,将健康码、行程码、花豆码、场所码这些都归到一个软件中”,除此之外,张女士还提议可以在社区定期开办互联网普及应用宣传,指导社区老年人能够熟悉、基本掌握、正确使用智能手机,方便日常生活。

手机成为老年人出门的必需品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逐步进入老年人生活,给他们的晚年增添不少乐趣。尤其是疫情防控下,手机除了扮演生活娱乐的角色,同时也是老年人出行必不可少的物品。许多老人表示自己一般只用手机打打电话,刷刷视频,但是像打开行程码、健康码或者进行核酸信息登记,基本上是家中年轻人帮助。但为了出门方便,会提前把信息截图保存下来,或者自己一遍一遍学习。“现在谁要是学不会使用手机,那出远门可就难喽”,一位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前青街处的爷爷说。除了超市等大型商场外,街边的地摊、农贸市场显然是老人最常光顾的地方。疫情下的这些地方也需要防疫健康码等,所以老人出行没有手机,很难办事。诚然,年轻人在老年人使用手机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不是应该让老人自己学会操作使用,毕竟不是每个老人身边都会有年轻人。许多老人甚至不愿意麻烦别人而不使用智能手机,而导致渐渐与社会发展脱节,更加隔离老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剧老人数字鸿沟。

图为志愿者教老人网上登记查询健康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艳 摄

老年人的需求不应该被忽略。智慧政府要让互联网“适老化”,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填平老人数字鸿沟。要通过科学的改造,使大数据和智能化服务更好的适合老年人群的需求,同时帮助老年人提高使用网络,让老人更好的享受融入智能化生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0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品味土家美食,宣传特色文化

7月11日,为了了解恩施目前民族特色饮食的销售情况以及发展前景,土家行志愿服务队来到蒋氏土家菜进行深入采访考察。团队成员首先品尝了特色土家菜,如合渣、腊肉等,成员们赞不绝口。在……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恩施州博物馆之旅

7月9日,土家行志愿服务队赴恩施州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恩施地区古往今来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切身体会到了恩施土著“巴人”的由来和恩施地区特色民族文……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感悟每一分经历

7月26日,“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结束了支教旅程,我作为陪伴了这些小孩子两个星期的小老师,其实还挺有成就感的,能够让这些孩子拓展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素质,……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温暖你我,共同前行

“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进行“暑期课堂”社会实践。身处外地,难免会有些不习惯这里的人和事。其实我还算好的,至少语言想通,沟通不算难事,但是和我一队的其他队……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在支教中体味温暖

7月22日,“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的支教旅程已过大半,回顾着我这几天以来的经历,不免觉得有些不真实,仿若过往云烟消散,但内心却有着真实的触动,经过这几天的支……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独属于我们的回忆

雁过无痕,岁月无声,看着支教生活中的小孩子们,蓦然回首曾经,我们或许也是这样无忧无虑的状态。如今的我们早已失去了这份童真,看着他们画笔下的纯粹世界,或是幼稚或是好笑,总归是…… 向林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小孩子的童话世界

7月18日,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开设绘画课。小朋友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在画画中我也看到了小孩子简单的关系。也许是因为一支画笔,也许是因为一张纸,也许是因为一句“…… “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画笔下的童真世界

7月1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在大河镇大红希望小学开展第九天的支教活动,志愿者带领幼儿班的小朋友进行绘画课课程的安排。一听到画画,他们好不快活…… “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活动——规模经营对蚕桑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分析
8月17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活动已接近尾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安康市调研队于8月10日前往安康市石泉县,团队针对陕西省安康市蚕桑养殖户进行微观调研,通过对《安康市“十四五”蚕桑产业…
“苏服零距离”: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进
6月26日至27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疫情有距离,苏服零距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深入了解对于年龄段在50或55岁以上的公民来说,能否享受到“一网通办”的服务,合理地运用新时代“云服务平台参与政治生活,…
探索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8月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赴安康市规模经营对蚕桑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研究调研队在陕西省安康市开展的乡村调研活动圆满结束。为了为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调研队成员利用暑…
聚焦农村养老问题,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近年来我国养老问题突出,相对于城市养老问题,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当前农村老年人口对养老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独居老人送上关爱。苏州城市学…
西农学子走进石泉县:探寻“抽丝剥茧”背后的实际情况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由蚕丝织成的丝绸散发着细致悠长的气息,无不彰显着华贵优雅。丝绸作为中国特色,其重要原料蚕丝的发展也更加惹人注目。为了清楚地了解陕南地区的蚕桑养殖情…
滁院学子三下乡,探寻滁州优秀文化遗产,学习先进精神
6月18日至20日,滁州学院赴滁州市调研优秀文化遗产实践小分队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鼓励当代大学生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拓宽知识广度,发扬和传…
智慧“云服务”:对“银发族”的关爱更有温度
为响应“十四五”规划建设数字政府,实现数据共享要求,7月4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苏服零距离”团队开展暑期实践“云服务”宣讲活动。本次活动以苏州、南京、盐城、扬州、泰州等地方为实践点,采取实地…
探“一网通办”新发展,助“放管服”下易生活
近年来,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双全双百”工程的实施,国家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工程,使数字政务得到大力推广。在徐州市,“一网通办”工程发展迅速,取得了众多惠民便民的成果。在此背景下,7…
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走进江苏24小时“不打烊”政府
为了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研究江苏24小时“不打烊”政府,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疫情有距离,苏服零距离”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3号前往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天,团队就来到了此次调研宣讲的主要目的地…
学党史之感
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和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我对党的理论和历史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这也指导我深入思考、探索真理,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之中,农耕文明占据了很大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