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为深入学习革命精神,探寻农业发展脉络,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北京市社会实践团在2022年暑假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人格的力量——喜迎二十大特展”、“科技的力量”等特色展览。
屹立东方:定格新中国每一个历史瞬间
首先,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位于一楼的美术作品展进行参观学习。“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为国家博物馆常驻展厅,陈列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响应党对艺术创作号召、记录重大历史时间节点、反映党的精神力量、具有高超艺术水准的一系列艺术作品以及见证各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物品。比如作为课本插图的《开国大典》、《飞夺泸定桥》等,以及毛主席于开国大典上使用的话筒与开国大典的礼炮等。
“没有想到在这里可以看到《开国大典》这副作品”,实践团队长李思滢惊叹到,“它仿佛能够将人带回到那个振奋人心的日子。”《开国大典》由画家董希文先生于1952年受中国革命博物馆所托在中央美术学院绘制完成,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油画将开国作为突出主题,绘出了以毛泽东先生为首的11位开国时的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形象,令人不觉肃然起敬。
人格的力量:追寻中国共产党二十年奋斗足迹
之后,实践团成员来到博物馆二楼继续参观。在“人格的力量——喜迎二十大”特展中,实践团成员看到了不同时代无数中国共产党人英雄无畏的身影,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折射出来的人格的力量。展览分为革命理想、革命友谊、革命精神、守望相助四部分,向成员们讲述了革命胜利及抗击新冠疫情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站在革命精神这一单元展览前,实践团成员房亚锟读出了这句话。她表示:“这里陈列的无数历史资料既是先行者的证道,也是继任者的典范。在阅读它们的时候,我在内心深处受到触动的同时也告诉自己,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遗志,饱含热情的投入到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
科技的力量:深入我国农业发展脉络
最后,实践团成员走进了以“科技的力量”为主题的展厅。 “科技的力量”展览从外观到内核,无不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美观与实用的平衡,继承和创新的互作。从与农业休戚相关的养蚕缫丝、天象观测到落后中奋进学习的京张铁路,再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三峡工程、“长征”“嫦娥”等航天科技的追赶反超,实践团成员看到了泱泱中国科技与人民的韧性、智慧和进取的精神力量及科技改造社会、时代乃至世界的力量。
作为农科学子,最吸引实践团的还是展厅陈列的农业资料。隔着透明的玻璃,实践团成员看到了保存在博物馆里的杂交水稻样本。它们被保存在实验所用的玻璃瓶内,瓶壁上则被贴上了不同的数字标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实践团成员杜溥泉感叹道,“如果不是被陈列在这里,有谁能知道这几个小小玻璃瓶内的种子凝缩着几代人的心血啊。”而在水稻样本旁边,实践团成员看到了袁隆平先生关于两系法杂交水稻获得成功写给林世成先生的信。字里行间,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袁老千古。”实践团成员张家源感叹道,“禾下乘凉梦已经实现了,作为农科学子,我们将永远铭记袁隆平先生为中国农业做出的贡献。”
本次的参观学习令实践团成员受益良多。成员们不仅仅见到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物真迹,还了解学习到了很多红色革命背后的故事,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作为我国农业科研的后备军,我们必将铭记今日所见、所学和所得,勤读力耕,利己达人,为祖国的农业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实践团队长李思滢这样说到。
文字:李思滢、房亚锟
摄影:余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86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