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一脉 湘水红波
赤心铺前路 肝胆照前程——支教活动概述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岳麓书院弦歌千载,书院学子牢记张南轩“传道济民”之教诲,躬身实践。7月16日-31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数名学子组成了“濂溪一脉湘水红波”支教团队,响应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的号召,参加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冀北的农村小学,在燕山脚下为乡村的孩子们带来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综合课后提质服务。
本次课程聚焦“双减”政策下的农村教育现状,旨在通过线上课程的方式,将岳麓书院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近代百年的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中小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岳麓书院优质教育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路径,为乡村小学提供优质的课后提质服务,最终为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尝试。
因此,在课程安排与设计上,我们力求将这些内容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小学生们展示出来。
品红楼一梦 入国学大观
在《红楼梦》名著导读课上,高鹤将“整本书阅读”这一我国古代私塾、官学、书院等教学模式都采用的概念,融入现代小学语文课程中,对我国古代经典名著《红楼梦》进行了全面概述与分角度介绍。第一课时介绍了《红楼梦》的地位与影响、《红楼梦》与青少年的关系、红楼梦作者及小说主旨、象征隐喻的写作手法、《红楼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全景式一览。第二课时重点讲解了两个角度:《红楼梦》中鲜明的人物塑造和以茶为切入点,展现出《红楼梦》中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与礼仪文化。让同学们感受到经典的魅力,无论过了多少年,它都能超越时空的阻隔,永远与当下对话,它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
读论语精华 传儒家道统
在《论语》精讲课上,张明皓将《论语》一书中的第一则拿出来进行详细的解释与分析,在改变学生对《论语》的刻板印象与解释的同时,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将《论语》中所蕴含的儒家传统精神传达给同学们。《论语》第一则虽然脍炙人口,但是其中蕴含着儒生从个人到群体再到天下国家这三个不同层次的为人处世之道,在《论语》一书中说是提纲挈领也不为过。因此,对其进行简单的训诂与解释是不够的,只有将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精神挖掘出来,才真正能激发孩子们对于国学的热爱,才能真正让传承千年的儒家道统走入孩子们的内心,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行为。
实事求是光芒显 江山代代颂英贤
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起源与发展课程的第一节课中,张明皓详细阐述了“实事求是”这一词语的起源与发展,将其在数千年历史沿革中词义的变迁娓娓道来,并阐明了“实事求是”与岳麓书院的深厚渊源。在第二课时,张明皓就将“实事求是”思想与我党百年辉煌党史相结合,在阐明了“实事求是”思想内涵的同时,也再次回顾了我党百年奋斗征程,响应“大思政”的号召,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娃娃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让学生从小受到红色思想的熏陶与影响,进而强化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
回首昔日鹅湖会 激荡如今爱国情
大家熟知的鹅湖之会是朱熹和陆氏兄弟的一场思想辩论,在此之后,还有一场由陈亮操办,邀请朱熹和辛弃疾参与的“鹅湖之会”,只可惜最后朱熹未至。
这一次鹅湖之会没有掀起什么波澜,也没有特别深远的影响,但是其参与者却都是南宋影响深远的文人,且代表了不同的主战立场,就像是南宋各派爱国志士的一个缩影。
以鹅湖会面为切入,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当时优秀传统文人所共同追求的文化人格,了解南宋的历史背景,同时更好的认识我国古代灿烂而深厚的优秀文化,拓展孩子们的文化知识。在考虑时间、内容等原因后,讲课的重心放在了辛弃疾上,以朱熹和陈亮的内容为辅佐,叙述三人人生经历,以鹅湖之会为汇合点,穿插“正史阅读”、“诗词赏析”的环节,为孩子们带来这次课程。所有关于史实的内容都出自于《宋史》、《稼轩长短句》、朱熹与陈亮来信集等等。
千载明珠耀戈壁 万里长城卫家国
关凯文所准备的课程名称为“戈壁明珠——嘉峪关”,具体内容则是简单介绍嘉峪关的历史,其中穿插各种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展示出嘉峪关独具特色的边塞精神和雄关人坚毅乐观的精神面貌。“所面向授课的孩子们所在地区离山海关很近,所以我的课程内容将会是一次很棒的联动:明长城最西端嘉峪关与明长城最东端山海关的沟通交流。嘉峪关,不论是在封建王朝时期,还是在近代的民国和现在的新中国,都在国防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我的讲解了解这些故事。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这种讲解,能够激发孩子们对于历史的兴趣,通过了解嘉峪关来促使他们去了解同为明长城重要关口的山海关,去了解他们那里的英雄故事,传承他们那里的英雄风骨,让他们能够主动关注他们身边的历史故事。现在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很难去关注身边的故事,让很多物质和精神上的东西难以传承,通过我的讲解,或许能够让孩子们适当地停下脚步,好好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与事,好好思考我们所需要传承的东西。”关凯文如是说道。
读史以明智 鉴往而知来
陶琳的授课包含了三节中国古代通史课,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显然难以用三个小时的时间完全概括,因此更多选择了我国历史上一些值得一提的事件,将各个朝代串联起来,使同学们能够对我国历史有大体的了解。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理应知晓自己国家的过去,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连过去都不曾了解,又何谈在新时代担当起振兴民族国家的大任。本门课程旨在激发同学们对历史的兴趣,未来能更加主动的去了解相关内容,在了解我国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爱国意识。
直播课虽是隔着屏幕,老师和学生虽然素不相识,但是在轻松的直播课堂和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年龄相差并不大的老师和学生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线上教学对于学员的辅导或许没有像线下授课那般方便,学员一有问题就可以带着电脑向老师请教,因此,线上教学更需要任课老师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给予解答。
通过本次活动,让这些彼此相隔千里的同学在云端相会,一同学习,一同交流。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为了切实了解当下中国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以便对乡村教育的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的课后提质课程,切实保证课程质量在课程开始之前,队伍成员就先通过微信联系了其中一位学校的教导主任薛主任。
与此同时,小组成员也对其中一所小学——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两山乡梁各庄小学进行了线下考察与沟通。通过对该小学的实地考察以及和李校长的沟通交流,我们了解到,这一小学也在开设有关“读书”和“国学”的校本课程,而我们的课后提质服务刚好可以与该校的课程形成对接,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
在课程结束之后,我们也对几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跟踪采访和调查,汲取了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在课堂上旁听的张老师,向我们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回想起每位老师的课,我真是受益匪浅。老师们的课都非常生动形象,让我在假期里还能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屈家庄小学的学生赵富君如是说。课后孩子们纷纷表示,在他们这样一个地处偏僻的乡村小学里,由于条件限制,因此很难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支教团老师的实际行动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老师们的趣味讲解为他们打开了通向国学文化的大门。孩子们说,他们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用心学习, 虚心求教,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老师们的爱心;他们也一定要向老师们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使自己早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和老师们一样,用自己的才能无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屈家庄小学陈校长代表校党委对支教团表达了深切的关怀和慰问,肯定了支教团服务工作成果,并对支持支教工作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表示诚挚感谢。陈校长表示,支教团成员宣传国学文化和“实事求是”的红色精神,认真组织教学,使孩子们在暑假过得快乐、充实而有意义,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名志愿者的价值之所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同样也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湖南大学学子关怀社会的高尚品格。希望支教团成员不忘初心使命,继续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课程结束后,我们也展开了课程的总结会议,大家各自总结经验,为本次课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73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