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为一探临江村文化振兴成果,2022年7月中旬,长江师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暑期“三下乡”——“启智助‘材’”乡村振兴促进团一行人探访了重庆市涪陵区义和街道临江村的乡村振兴项目——韩公韩婆滴水岩农庄。 一群土匪忆一段苦累生活;一块碑刻叙一个神话故事;一碗豆花品一曲皇帝佳谣。 古迹、建筑群、遗址等是散落在广袤乡村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乡村的历史文脉,也是乡村文化的鲜明符号。农庄的主人吴小林讲述到,该农庄是以“韩公韩婆石像”的历史背景为支撑——相传,在清朝咸丰年间,临江村的“韩公韩婆”,两位和善贤良的老人家靠一手鲜美的豆花手艺维持生计。他们磨的豆花美味细腻,深受过往客商和船二哥的喜爱。一日,咸丰帝微服私访时途径这里,便在韩公韩婆二老的店里吃了一碗豆花饭,因其豆花鲜美至极,咸丰帝不禁感叹到:“山珍海味都吃尽了,就是没吃过这样的好菜。”在付钱时,因随从的疏忽大意,竟忘记了付账。但韩公韩婆二老并未计较,因他们从不收船二哥的钱,所以二老只当皇帝是船二哥便罢。咸丰帝回朝后,对韩公韩婆的豆花日夜想念,便召韩公韩婆进朝,但被二老婉言拒绝,皇帝便送银子给二老,一来还清豆花钱,二来是因为韩公韩婆淳朴善良的内心让皇帝深受感动,想要给二老修建石碑。在韩公韩婆离世后,当地村民也自发为二老在石壁上雕刻了韩公韩婆的雕像,以此纪念德美人贤的二位老者。 让村民当主人,激发创造力,文化振兴,根本在人。立足本土、拓宽思路,培养文化人才,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建设家乡,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文化振兴注入活力。而在党中央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后,农家乐的店主吴小林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返乡创业,建设家乡。他说在他回乡以后,想到的第一个方案就是借以韩公韩婆的历史渊源,以特色文化为杠杆和以乡村为支点促进文化融合,从文化振兴的角度着手创立“韩公韩婆滴水岩村庄”农家乐。文化是乡村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历史典故更是赋能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吴小林说,文化振兴,繁荣的是文化,振兴的是乡风。因此,他积极向世人展示韩公韩婆德美人贤的闪光之处,将临江村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融入到“韩公韩婆滴水岩村庄”中。不仅如此,他说为了让旅客吃得满足、吃得放心,他对食材严格把关,按批次亲自种植,新鲜采摘,真正做到品质第一、味道第一、服务第一,全景展现临江村的风土人情,将临江村的淳朴乡风带给每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此外,他还告诉志愿者他的一个发展方针,由于临江村海拔较低,暑期天气炎热,所以他结合韩公韩婆石像周边丰富的洞穴、崖堑等自然风貌积极拓展产业链,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发溶洞旅游业,将凉爽舒适带给旅客,让旅客在夏日炎炎中也能玩得好、放得开。吴小林表示,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将临江村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发掘出来,只为更好地服务游客,带动家乡的发展。 在此之后,长江师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社会促进团又在吴小林的带领下,探访了明朝时修建的古石桥。树立先进典型,强化凝聚力,文化振兴,要凝心铸魂、传播正能量。而注重先进文化引领,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将优秀乡土文化深入挖掘,不断激发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必将成为临江村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开山刀和铺路机。吴小林表示,原本贫穷的村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持续发展“韩公韩婆滴水岩农庄”特色乡村文化项目,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促进乡风文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通上了柏油马路,还给家家户户接上了自来水管,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他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将镜头再次转到临江村,呈现出的会是一个更加富饶,美丽的现代化村庄。 走在历史气氛浓厚的石桥之上,回首遥望韩公韩婆石像,促进团志愿者们深深感受到了临江村历史文化宝藏的强大吸引力,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通过此次走访文化古迹之旅,志愿者心中播种下了文化振兴的种子,经文化的不断熏陶,期待未来的抽枝发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65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