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贴近儿童生活,守护儿童成长——西北大学“沐春风”队走进东周儿童村

来源: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者:“沐春风”队

1.引语

人们总是沉醉于外面世界的复杂与吵闹,往往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长此以往,就有人陷入暴力和违法的漩涡。但是,冲动的他们却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需要他们保护的孩子。

孩子们还没有来得及长大,没有来得及体验生活的美好。他们会感到疑惑,为什么爸爸妈妈不回家了,为什么在学校里同学们都不理我了?

这些孩子因为父母的错误,失去了生活依靠,没有亲戚扶养,颠沛流离。然而,在东周儿童村,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2.初探儿童村

2022年8月初,西北大学“沐春风”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咸阳市三原县东周儿童村,村内郭主任热情的接待了队员们。据郭主任讲述,东周儿童村于1996年创立,专门接收服刑人员的孩子,目前累计已经接收了900多个孩子。现在接收孩子的范围是辐射全国的,但大多数还是陕西本地的。目前在儿童村有38个孩子,平时这里就是像家一样供他们居住生活,然后在附近的学校学习。实践队伍参观时,注意到这里各项设施基本齐全,有教室、食堂、美术室、乒乓球台等基础建设,在墙上还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送来的锦旗等等。

3.深入接触孩子进行了解

在郭主任的带领和介绍下,“沐春风”实践队队员们认识了儿童村中的11个孩子。这些孩子均为于本省服刑的人员子女,因此大多数来自于陕西本地,仅有很少的一部分来自外省,其中最小的有七八岁,大一些的就是已经上了中学的年纪。刚到儿童村时,实践队队员们还在思考怎么提起他们对于活动的兴致,但仅是在进行第一个游戏“飞花令”时,他们就已经表现得十分积极、活跃,一个个的小手举得飞快,然后自信而响亮地答出对应的诗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天真的笑容。之后队员们与孩子们又一起进行了像“逛三园”、“你划我猜”这样的游戏活动,在游戏间隙,了解到孩子们平时最喜爱的体育活动是打乒乓球和羽毛球,后来孩子们也非常热情地邀请实践队队员们一起打球。在一起玩耍、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与队员们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了。

4.深入思考——留守儿童遗留问题

经过郭主任介绍,得知东周儿童村自1996年创办以来的26年,已经累计接收过900多个孩子,目前在村有38个孩子。儿童村主要为他们提供居住和生活的环境,而他们生活所需要的物资则全部依赖于社会层面的捐助,但是就目前来看,村中受赠的物资显然并不足以满足孩子们全部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极其重要并且亟需关注的问题,目前他们都是在儿童村附近的学校学习,正面对着相当有限的教育资源和不足的教育氛围,因此,为他们创造更加稳定、更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尤其重要。

5.未来展望

儿童村目前已经被建设成为陕西“省级小康示范村”和“国家文明村”,全村420名村民住进了配套齐全的别墅式小楼。虽然目前村里的教育资源和经济资源略有缺乏,但是村支部以及领导单位正竭尽全力调动可利用的资源,很多平台正在发挥其作用,开展结队帮扶,帮助实现儿童村持续性发展,且近些年来,市级领导对儿童村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也极为重视,大批的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单位志愿者正在为这些孩子的茁壮成长贡献自己的独特力量。

因此,在这些社会力量的组织帮扶之下,儿童村在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些父母正在服刑的孩子们可以在大家的帮助之下健康成长,而他们的父母也会因为孩子的存在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改过自新,未来走出监狱之后可以重新拥有自己美好的家庭,同时回报这个社会。

6.总结

此次对于三原县东周市儿童村的调研了解,深入体验到了这些父母正服刑的孩子们在儿童村的日常生活。就像老村长郭建华曾说的那样:“父母有罪,孩子无辜。服刑人员的孩子也应享有生存权、教育权和关爱权。”当下孩子们虽然生活条件上稍显艰苦,但是他们依然积极向上,蓬勃向上,阳光自信,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梦想,并向着理想慢慢靠近,他们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村长和主任的领导下,村子里的孩子们也在大家的悉心呵护下,刻苦读书,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回报给培养自己的人。

队员们对此感触颇深,老村长以及各位领导人对于孩子们教育的重视会改变这一个个孩子的命运,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改变这个村子的命运。儿童村在维护特殊未成年儿童合法权益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拯救了无数条无辜的生命。队员们深深被老村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认为应该更加重视此类问题,为这类特殊群体提供必须的生活保障、教育保障以及医疗保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8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揭秘高派快书
揭秘高派山东快书——山东大学非遗调查队山东快书再调查非遗调查队员在对山东快书进行了初步调查后,决定进一步细化了解高派山东快书。追溯山东快书的起源众说不一,而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两个分支,一…
走进乡村,关爱老人。
百善孝为先,尊敬和爱护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继承关爱老年群体的传统,宣传共创幸福家园的理念,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牵手帮扶,爱心永驻”服务队于7月23日深…
览大河全貌,传万古文脉
览大河全貌,传万古文脉文/贺贝嘉、单李壹阳黄河滔滔,自西向东孕育无数文明,为依土而居的沿岸子民带去生的希冀。但近几十年来,黄河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关爱留守儿童——走进东周儿童村
1.引语人们总是沉醉于外面世界的复杂与吵闹,往往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长此以往,就有人陷入暴力和违法的漩涡。但是,冲动的他们却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需要他们保护的孩子。孩子们还没有来得及长大,没有…
观第五战区李宗仁司令部旧址有感
寻红色记忆,学英雄精神‘寻找红色记忆,学习英雄精神’。2022年7月中旬我来到家乡老河口市的红色景区——李宗仁纪念馆。通过探寻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事迹,来感受家乡红色文化,学习传承红色精神。李宗仁纪念馆…
常工学子三下乡:走近京杭运河,探寻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运河之一。近年来,大运河文化遗产多有破坏和损失。为做好大运河的利用与保护,2022年7月2日,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大运河常州段古…
探家乡星火,解中国进步之源
城乡一体,共促发展。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发扬历史经验”实践活动,学习总结城乡发展一体化优秀实例,7月12日至14日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院重点团队“家乡星火”团队开展“中国…
访神秀天台,探古寺文化
8月19日天台电(通讯员徐维萱)8.1日浙东唐诗子路调研小组天台小分队来到浙江天台国清寺进行古寺文化的相关调研。感受佛学法雨润泽,享受自然清丽之美。天台山素有钟山岳之神秀的美誉,它以山水自然为魂,以佛…
绿水青山金银山,江淮环保入民心
江淮在行动,环保近民生。假期临近,大学生走出校园社会实践,惠己惠民,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2022年6月20至30日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校重点团队“绿茵江淮”环保…
淮师学子三下乡:“访安徽革命旧址,守红色使命初心”采访分析
采访讲解员为深入了解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宣传、保护情况,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十个一”——“访安徽革命旧址,守红色使命初心”社会实践团队在参观纪念馆后,对讲解员进行了采访,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