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览大河全貌,传万古文脉

来源: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作者:贺贝嘉、单李壹阳

览大河全貌,传万古文脉

文/贺贝嘉、单李壹阳

黄河滔滔,自西向东孕育无数文明,为依土而居的沿岸子民带去生的希冀。但近几十年来,黄河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把黄河文化和生态治理摆在了重要位置。根据“十一五”科技支撑黄河研究项目显示,黄河流域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湿地萎缩,水生态失衡。所以,黄河流域生态资源保护,已刻不容缓。

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精益求精”团队积极响应暑期高校大学生“三下乡”的活动号召,以研读相关政策文件,调查问卷统计等形式了解黄河现状。后分为滨州、宁夏、青岛、济南、四个分队,在黄河三角洲农业创新中心、山东省黄河河口管理局、郑黄河大桥、宁夏地质博物馆、济南市黄河山东水环境监测中心等22个地点协同开展社会实践调研、黄河水质检测及文化学习与宣传活动。

为了更好地调研“母亲河”目前的水质情况,了解黄河沿岸有关政策与治理措施,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精益求精”实践团队为成员配备水质检测工具箱,通过线上指导为团队成员讲解箱中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并邀请到了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夏璐教授莅临会议提出指导和建议。团队同时走访了黄河山东水环境监测中心调研学习,并在各地河务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熟悉了水质检测方法,准备前往进行实地调研。团队对黄河上中下游的生态治理和后期发展情况进行线上调查,线下实地调研,收集湖区治理情况,了解黄河水质治理情况。

在线下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团队多地协同开展,分别对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黄河水进行取样,水样采取以总体控制,局部加强的方式由上游向下游逐个取样并结合黄河流域的水质分析结果。并将检测结果与相关论文文献数据比较,发现黄河水质整体较以前有明显改善,污染治理效果可观,且入海口水域水质保护成果最为明显。团队在检测分析过程中与指导老师、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以期望能助力黄河水质向善向好发展。

寻根之旅—宁夏

实践过程中,大家还参观了宁夏博物馆和宁夏地质博物馆。博物馆以声、光、电等多种技术手段给予视觉的冲击,展现了黄河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使大家深切感受到母亲河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脉络。对于黄河段的探访以及对周围居民的采访,都使成员们身临其境感受到黄河的雄伟博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之间对黄河治理的重视,也体现了党对黄河文化的高度自信以及所做的突出贡献。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在强化了成员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

溯源之行—济南

济南队成员前往趵突泉仇志海黑陶艺术馆,通过了解黑陶文化,进一步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底蕴,厚植黄河保护之心。通过参观,大家了解了黑陶材质、制作过程等内容,进一步加深对黄河文化的理解。非遗传承人打理的黑陶工坊,一抔抔来自黄河的胶土,伴黄河而兴。参观黑陶博物馆,是“精益求精”实践团队的又一个完美注脚,使得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黄河流域文化的绚丽,明白与黄河相关的每个文化符号,都在历史里沉淀和成长。

成员们还针对黄河水质以及宣传推广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根据不同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计划,通过宣讲,讲座,举办相关活动等方式,帮助大众了解黄河,宣传保护黄河相关政策,并借助各地团委推出的相关活动,组织进行黄河垃圾清理等活动,切实帮助当地黄河文化学习与宣传。

博观之途—滨州

滨州分队成员则来到了滨州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馆,滨州市博物馆,黄河楼等地进行了相关的黄河文化学习与宣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黄河文化。在地方文献馆,成员们了解到数千年前沿岸百姓的生活习俗;在黄河楼,大家登楼远眺,在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风光中领略黄河的博大;在惠民敏好培训机构,成员们讲所见所感娓娓道来,增强下一代对于黄河文化的感知与热爱……通过调研与宣传活动的开展,大家进一步体会到这条旷古烁金的大河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窥见黄河文化宝贵的精神内核。

宣传之程—青岛

青岛分队为完成黄河文化学习宣传的目标,分别来到了青岛新梦想文化培训学校、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动物园、黄河入海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文化馆、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地进行学习宣传。在青岛新梦想文化培训学校,成员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宣传和呼吁,让青少年了解黄河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加强民间环保力量之间的沟通交流,探索建立黄河保护的民间环保力量。在黄河文化馆,团队成员领略了黄河历史与文化的雄伟壮丽。从巴颜喀拉山的涓流融为浩荡大河,黄河一路奔流向东,最终在齐鲁之地汇入大海。城市沿黄而起,浸润了大河气息,黄河气息的磅礴而敦厚,自有黄河的时空来处;人们沿黄而局,日常的生产作息中孕育起的中国的古老文明,每一次新工具的发明和改良,每一次新食物的发现和烹饪,每一次让生活更好的闪念和行动,都是文明的推动和积累。文化宣传与探寻的实践让“精益求精”能源护河团队青岛分队的成员们切身地了解到了黄河流域的文化底蕴,在传播黄河文化的同时呼吁社会关注黄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为助力黄河文化传播添砖加瓦。

20世纪80年代,黄河流域水污染日益加剧。经过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和全社会的不懈奋斗和艰苦努力,如今,已逐渐遏制了水资源质量严重恶化的趋势,为保障流域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然而,黄河流域水资源不足,水生态脆弱等固有特性,决定了流域水资源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将使水供求关系长期紧张。废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河流生态水量难以有效保障……流域水资源保护承受的巨大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水质恶化风险始终存在

加强水资源保护,促进流域有限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减少和修复对水资源的破坏,是黄河治理中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本次调研,精益求精团队初步了解到黄河水被污染的情况,并发现黄河水污染主要以农业污染为主。队员们更加坚定了保护母亲河的决心,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将立足专业优势,服务黄河战略。在黄河生态保护方面,计划在黄河流域水质取样检测的基础上,展开对地上河现象等具体专题的探究;在黄河文化方面,将持续深入学习黄河文化,结合社会热点,采用线上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对黄河流域的优秀结晶进行传承和宣传。

实践团成员在学习后表示,水资源保护、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贯穿于治水的全过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全面建设新农村,为乡村振兴而奋斗。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每个炎黄子孙都应爱之守之。

人民治黄七十余载,大河安澜,水患弥绝;尾闾通畅,区域安宁;水润绿洲,强国富民。黄河文化丰富的时代价值让它在每一个时代都熠熠生辉,也因此,宣传黄河文化成为黄河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立足黄河,望远处河水滚滚而来,我们看到的不只是黄河的恢弘磅礴,更是当代青年人所肩负的责任。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领航人,将把这份荣誉感带进日常学习中,担当起黄河治理这份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青春活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8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亳州市二夹弦暑期非遗调研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非物质的无形遗产更加重要,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情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但时下,随全球一体化,人们为新事物所追捧,在一…
山东快书的秘密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非遗调查队山东快书调查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是起源于山东省地方传统曲艺形式,也是华北、东北的主要曲种之一。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不受场地限制,可随时演出,迅…
揭秘高派快书
揭秘高派山东快书——山东大学非遗调查队山东快书再调查非遗调查队员在对山东快书进行了初步调查后,决定进一步细化了解高派山东快书。追溯山东快书的起源众说不一,而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两个分支,一…
走进乡村,关爱老人。
百善孝为先,尊敬和爱护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继承关爱老年群体的传统,宣传共创幸福家园的理念,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牵手帮扶,爱心永驻”服务队于7月23日深…
关爱留守儿童——走进东周儿童村
1.引语人们总是沉醉于外面世界的复杂与吵闹,往往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长此以往,就有人陷入暴力和违法的漩涡。但是,冲动的他们却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需要他们保护的孩子。孩子们还没有来得及长大,没有…
贴近儿童生活,守护儿童成长——西北大学“沐春风”队走进东周儿童村
1.引语人们总是沉醉于外面世界的复杂与吵闹,往往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长此以往,就有人陷入暴力和违法的漩涡。但是,冲动的他们却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需要他们保护的孩子。孩子们还没有来得及长大,没有…
观第五战区李宗仁司令部旧址有感
寻红色记忆,学英雄精神‘寻找红色记忆,学习英雄精神’。2022年7月中旬我来到家乡老河口市的红色景区——李宗仁纪念馆。通过探寻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事迹,来感受家乡红色文化,学习传承红色精神。李宗仁纪念馆…
常工学子三下乡:走近京杭运河,探寻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运河之一。近年来,大运河文化遗产多有破坏和损失。为做好大运河的利用与保护,2022年7月2日,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大运河常州段古…
探家乡星火,解中国进步之源
城乡一体,共促发展。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发扬历史经验”实践活动,学习总结城乡发展一体化优秀实例,7月12日至14日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院重点团队“家乡星火”团队开展“中国…
访神秀天台,探古寺文化
8月19日天台电(通讯员徐维萱)8.1日浙东唐诗子路调研小组天台小分队来到浙江天台国清寺进行古寺文化的相关调研。感受佛学法雨润泽,享受自然清丽之美。天台山素有钟山岳之神秀的美誉,它以山水自然为魂,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