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无锡7月4日电(通讯员 张娇明 陈傲 郑舒)为了探求党的发展史以及革命党人无私奉献的奋斗史,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7月4日,徐州工程学院“薪火相传”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锡东革命烈士陵园,开始了本次三下乡的社会实践。实践团队以收集阅览史实资料及走访红色基地、聆听讲解、团队成员分享学习探讨等形式,感悟革命先烈抗击敌蔻的艰辛,体悟红色精神中伟大的革命精神。
7月4日,实践团队到达了锡东革命烈士陵园。走入陵园,入目便是那座英名桥,陵园内部设有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革命英雄纪念碑屹立于陵园中心,其两边环绕着流清长廊,长廊的后面便是烈士陵墓,松柏植于其间,肃穆感油然而生。
通过采访管内工作人员,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锡东革命烈士陵园之所以选址在梅村,是因为这里是‘江抗’东进的第一个落脚点,江南抗日义勇军在这里拉开了苏南抗战的序幕,并在这里首战告捷,开创了无锡地区乃至苏南抗战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面对这小小的一方陵园,团队成员们肃然起敬。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的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娇玥 摄)
实践团队成员先行参观了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馆内陈列着那个年代的珍贵文献与历史黑白照片,把人带回到了他们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幅幅图片、文字、地图、实物等,一个个革命先烈壮烈牺牲的简介等,再现了革命党人奋起反抗的场景。习近平主席说过学史明理,虽然这只是一些红色碎片,但这正是红色基因的一部分,认真地去了解它,体悟背后的红色精神,这便是习近平主席说的学史明理。
纪念馆内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依旧鲜明热烈扣人心弦,实践团队成员表示要把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传承发扬下去,要将他们的精神品质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之中,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在学习工作之中要与队友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从纪念馆内走出缓步向上进入陵园中心,革命英雄纪念碑首先映入眼帘,叶飞将军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熠熠生辉。这些革命烈士大多牺牲在二十到三十来岁,在青春正茂之时却壮烈牺牲,令人叹惋。陈桂生,一九三八年参加新四军,同年七月被捕,即使被严刑逼供也表现地坚强不屈,最后被连刺十七刀壮烈牺牲;陈宜民,中共党员,作为“江抗”独立支队指导员,一九四零年在港下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三十二岁!
团队成员有的低头默哀,有的拿出笔进行记录,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筑牢内心的红色底色。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新四军抗战雕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娇玥 摄)红日高照,阳光在革命纪念碑后投下一片阴凉,阴凉之下便是那排布整齐的烈士墓,周围松柏将其环绕,陪伴着410名烈士英魂(含48名无名烈士)长眠于此。团队成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上前献上肃静的白花,并集体默哀,表示对革命先烈不朽功绩的崇高敬意。
革命年代虽然成为了历史,但是红色精神并没有离人们远去,它深藏于人民心中,就像一团不灭的火,熊熊燃烧,不仅照亮老一辈,也照亮了新一代。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团队成员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明白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接过先烈们的“接力棒”,然后坚定地担负起我们的历史重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砥砺前行。”
图为团队成员在锡东革命烈士陵园门前留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娇玥 摄)
2022年7月4日下午,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分享此次实践活动感悟和心得体会。回想起烈士墓上镌刻着的一个个名字,他们年轻的面容仿佛就浮现在眼前,团队成员们心中都久久不能平息。因为他们曾经拼死的守护与不屈的民族气节,才换来我们现在和平安稳的生活。有的团队成员有所感触,认为大家不应该仅仅做到铭记与缅怀革命先烈,记住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更应该用实际行动将这份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团队成员从江南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那段艰苦岁月中学习历史、学习党史。追寻红色足迹,继承老一辈吃苦耐劳的精神,“铮铮傲骨声,余音犹在”,作为新时代青年,同时通过新时代再译红色基因,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将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69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