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百年,犹如白驹过隙。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承载着民族的重托与希望,一路披荆斩棘,成为引领民族复兴的巨轮。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闪耀。如今,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为追溯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2022年7月24日上午,调研队伍——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闪闪红星实践队来到邯郸市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革命圣地,小队成员先后走进了一二九师陈列馆、司令部旧址、革命圣地赤岸村,体悟伟大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一二九师精神”。
小队成员怀着激动和崇敬的心情走进了陈列馆,踏进陈列馆的大门,只见大厅的中央悬挂着一幅大型的壁画一一巍峨的太行山上,刘邓大军的英姿勃发,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正奔赴革命的最前线。走入馆内,一幅幅图片、一排排文献、一件件实物都真实地记录着当年的刘邓大军在太行山与日寇激烈战斗的情形。一个又一个当年牺牲的先烈塑像更是讲述着战争的惨烈。左权将军、叶成焕团长、王何金等等。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诠释着“名将以身殉家国,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的热血佳话。
经过陈列馆,调研队伍到达了革命旧址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中包括革命先辈的旧居、作战室、会议室、办公室等等,同时也记录了革命先辈们与赤岸村村民们的红色抗战故事。院中立着一块耀眼的石碑,石碑上记录着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宣誓誓词。尽管年华带走了前辈们的生命,但他们的热血永远留存、永远在人们青春的年华中流淌。紧接着队伍参观了革命先辈们的旧居,他们的宿办室、会议室、作战室既简洁,又能让我们从简洁中感受到当时条件的艰苦,让人们从中肃然起敬。一二九师旧址也多次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这里也记载着邯郸战役时期革命先辈们与村民们的故事,像“刘伯承拒瓜”等经典故事代代相传。村民们的文娱活动也是异常丰富,充分地践行了当今时代中共大力发展文化的主题。文化强国才是人民幸福的一大提升。整个参观过程让小队成员不断地加深着对这段革命故事的了解和共情,在成员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7月25日,实践队来到涉县赤岸村,沿路进行走访学习,并对赤岸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采访。赤岸村位于涉县城西北部,清漳河南岸。1940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一二九师在这里战斗生活近6年,书写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传奇。
村口的展板上,向来到这里的游客讲述着这片红色土地的革命历史:在涉县赤岸村,曾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不朽篇章。小队成员深刻体会到,赤岸的红,不仅是村西那道红土岭,更是八路军在这里铸就的恢弘史诗。
在党群服务中心,小队成员对党支部书记张书记进行了采访。提到八路军129师,书记用着感怀而激动的语气说起129师为赤岸村村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八路军129师对我们赤岸村的影响巨大,我们的父辈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事情,他们经常给我们讲述129师的故事。我们村靠近大山,没有水源,所以特别贫穷。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边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在刘师长、邓指挥官的带领下,129师发动群众以工代赈,建造漳南大渠。漳南大渠把漳河水引入太行山,让三千多亩旱地变成水浇田,让附近老百姓不再需要靠天吃饭,所以被我们称为‘将军渠’、‘救命渠’。现在我们村里仍然在用漳南大渠的水,这条水渠还在造福赤水村甚至是涉县的老百姓,所以说129师对我们赤岸村的意义巨大。”
当问起从小生活在这种有浓厚红色氛围的环境对他的影响时,书记表示“在1942年到1946年期间,我们赤岸村村民几乎每家每户都参与到了漳南大渠的建造工作里,为这项造福涉县人的工作出了一份力,这样的红色精神在我们村里代代相传下来,并且已经深深融入到了我们每一代村民的骨子里了。从小就耳濡目染,听我们的父辈讲129师的故事,我们对家乡、对党都有一种很深的认同感。当我们走出家乡,别人问起你是哪里人的问题的时候,村民们会骄傲地回答‘我们是赤岸的,129师的。’,生活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对党的认同感是很深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伟大的抗战精神仍然具有宝贵的时代价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辈要以史为鉴,继承红色血脉,弘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牢记励志、明德、担当、奋斗、奉献,不忘初心,用青春捍卫中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32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