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落实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2022年7月20日,华师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梦照星湾实践服务队线上开展了“一曲忆民俗”和“戏绎人生”两门特色活动课程。
民歌是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其深植于各个民族文明的血液里。利用成员家乡分布于五湖四海的队伍特色,2022年7月20日上午9时“梦照星湾”线上开展“一曲忆民俗”课程,向同学们教授各地的民俗歌曲,让他们在曲调的抑扬顿挫之中,了解地方民俗,体验百态人生。
本次课程的主讲员邓子意、向欣、赖淼琳分别向学员们介绍了《客家山歌特出名》《浏阳河》《爱拼才会赢》三首歌曲及其背后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
课程伊始,邓子意播放了《客家山歌特出名》的演唱视频,这首歌歌词朴实、简单明了却富有深意和韵味。邓子意通过这首歌介绍了许多蕴含其中的经典客家文化:客家人爱唱歌,跟许多用歌声作为生活一部分的民族一样,生活在歌的海洋里。山歌里讲述了辛苦劳作后见到的美丽的大自然,讲述了逃脱旧礼教的束缚,抒发男女之间的热烈情感,抒发了精神解放的渴望。
除了山歌,客家人还有其独特的“酒俗”——山歌山酒迎宾客。客家人喜欢以自家酿的莹白如玉的米酒招待亲朋戚友,还会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座“,一种可供八个人同坐的木头桌)来增添酒兴。
接着,来自湖南省的向欣老师介绍了曲调优美婉转,带着浓郁的湖湘风情的湖南民歌《浏阳河》。在介绍初始,向欣就与学生互动,提出一个问题:“这首歌的歌名是‘浏阳河’,那么大家认为这首歌会抒发出怎么样的情感呢?”由问句引入,向欣将浏阳河这一名河娓娓道来。
《浏阳河》这首歌的背景是1950年湖南土改运动,共产党将土地由地主所有制变为农民所有制,让农民第一次在完全正当的情况下拥有了土地。正是因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真真切切让农民们体会到幸福,这首歌才会应运而生,并且不断流传至今。充满着历史的厚重感,《浏阳河》穿透了数代人的岁月,回荡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
最后,老师赖淼琳带来了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在用闽南语倾情演唱了这首歌曲之后,赖淼琳又播放歌手陈奕迅演唱的版本予以大家欣赏。
而这首歌为何能够传唱度如此之高呢?赖淼琳介绍道:这不仅仅是因为其快的旋律、独特的闽南发音,还更是因为这首歌背后所代表的时代精神。发行于改革开放时期的《爱拼才会赢》,形象展示了开放初期人们自由翱翔、渴望通过奋斗取得成功的精神面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勇于冒险”“爱拼敢赢”,激励着一代代人前往幸福生活的步伐。
通过这几首歌曲的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惊叹,这些略有所耳闻的歌曲竟然也内涵满满、意蕴深厚,对自己家乡的民歌民俗也更加好奇了。让青年人有所共鸣,自主自发去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该课程的出发点,更是我们支教活动的落脚点!
为了让同学们获得更多千姿百态的人生体验,加深对所学人生哲理的理解,“人生之思”课程之后,廖婉月老师便组织学生进行剧本的撰写,鼓励同学们用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唤醒对“人生的认知”,感受先人流传下来的哲理“未雨绸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义。
在7月20日上午第二节课时,“戏译人生”活动课程拉开了帷幕。同学们结合“人生之思”系列术语课程中的收获以及自身想象力,创造出了《兔子村的马拉松比赛》《磨刀不误砍柴工》《张三和李四的故事》《未雨绸缪》《下课后》等精彩的剧本,并且通过声情并茂的线上配音演绎出来。线上会议的评论区称赞声不歇,同学们的热情不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次活动课,老师们带领同学亲身体验,历经“说、唱、写、演”,让他们在文学、歌曲艺术中感悟生命的哲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98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