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躬身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潜心基层工作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2022年7月1日,我作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爱启明调研团的一员,前往日照市后村镇崖头小学。团队成员希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优势,为当地孩子们带去有趣的手工等启蒙课程,悉心关怀孩子们的学习教育和健康成长。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虽然时间不长,为期只有2天,但是我收获颇多:一个班级有二十几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书本上的不同,每个孩子的接受程度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考虑教学进度的问题,更需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制定符合不同孩子的教学方案。在讲课时,寓教于乐更是教学的关键。孩子的年龄普遍在6-8岁,正是活泼的年纪。如何让孩子持续保持最好的接受状态,是迫切考虑的问题,寓教于乐,用幽默的方式,最大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拉近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眼中有光,心中有方向。
队长根据每个成员的性格特征以及个人特长对团队成员进行了分工,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负责对一年级的一个班级进行折纸授课。我本想借助多媒体进行视频教学,先让小朋友们自己观看学习,再进行整体授课。但是由于对一年级的学生认识和学习能力的估计有偏差,在观看之后并没有产生什么显著影响,因此我便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折纸,在兼顾大多数同学能听懂的条件下进行下一步教授。在折纸教授结束后,没听懂的同学积极举手提问,再进行针对性讲解。同学们的求知欲令我十分感动,我尽自己所能与每个人一对一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学习、烦恼,倾心的陪伴加之耐心的教育使孩子们逐渐相信我,从而真正打心里接受老师的建议与批评。比起说教,我更喜欢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学习是一种终身的习惯,同时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能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此次社会实践,让我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亲身体会更能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压力和责任。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都需要保持一个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随时准备迎接各种孩子的各种问题。这让我学会了随机应变,并保持自己思维的连贯性。教师的压力和责任,也可以让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面对问题的处理更加游刃有余。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磨炼了我的心性,不抛弃,不放弃。面对各种不同性格特征的孩子,一个知识点往往需要用到许多种不同的讲解方式,这些问题对耐心与精力都是一道考验。
所有的大人都曾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小孩的眼睛带着光,是那种在大人眼睛里已经消失了很久的光,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被深深地感动着。这次支教的意义,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心与心之间的碰撞,我们给孩子们介绍这个新奇的世界,同时他们为我们填上内心正在流失的空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支教事业需要更多有志青年的共同努力,星火风声是支教火炬的传递者,是通过行动给乡村孩子带去光点和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谁将化成风把知识的火焰带到孩子们的身旁?是你,也是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95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