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为深入了解甲骨文文化,娄欣雨加入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安阳甲骨文化体验式传播实践团,2022年6月1日16:40娄欣雨跟随实践团前往安阳文化展馆参观与体验甲骨文的奥秘。
队员们在带队老师的领导下来到安阳工学院图书馆查阅甲骨文相关文献,体验了甲骨文的存在形式、形成方式以及甲骨文的相关文化,了解到了甲骨文的相关历史。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娄欣雨感受到了甲骨文的魅力,了解到了甲骨文具有的对称以及稳定的格局,认识到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沉浸在了甲骨文的奥秘中,在甲骨文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奥秘。
之后实践团来到安阳文化展馆,通过对甲骨文的仔细观察,队员们发现在骨片上记录的甲骨文多与占卜有关且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询问带队老师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甲骨文的制作需要先将主备好的龟甲或兽骨处理好以达到方便镌刻的目的,在古人占卜完吉凶之后,会用刀刻画在龟甲或兽骨上。又因为骨质的不同以及刀的锋利程度不同,导致刻画的笔画粗细不一、甲骨文字体大小不定,更加突显了甲骨文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的最早发现时间,是在清末光绪二十五年以前。发现地点,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庄。作为中国甲骨文发源地,有着与甲骨文息息相关的底蕴与特色。队员们认真欣赏了用甲骨文书写的十二生肖,感受着甲骨文的形象与真实动物长相之间的联系,尝试着理解甲骨文的形成过程,并从中找出与队员们相对应的生肖属相,学习其书写方式与构型。
在活动过程中,队员们见到了大量的甲骨文字。研究甲骨文的形态结构,并在带队老师的讲解下成功了解到了甲骨文的制作材料以及制作工艺,了解了甲骨文是中国有据可查的最早的文字体系,它提供了中国古代特有的造字法则,对中华的文明发展有着深重的影响,。而后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设计了有关甲骨文的书签,钥匙扣等。
经过本次安阳甲骨文化体验,娄欣雨跟随实践团走进甲骨文,感受到了甲骨文的丰富内涵与韵味,相信经过学者们的不懈努力,甲骨文终有一天会被翻译完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65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