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作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文物,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所在地。
为深入了解甲骨文文化,2022年6月1日下午16:40,王瑶同学在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组织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中,跟随带队老师来到安阳文化展馆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学习甲骨文。
首先志愿者们来到了图书馆查阅资料。王瑶同学知道了《中国甲骨学史》等有关书籍。王瑶查阅书籍了解到: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
甲骨文的出土,不仅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而且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对甲骨的研究,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
之后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王瑶等志愿者们来到安阳文化展馆。安阳文化展馆共八个展厅,分别为殷商文明、周易文化、民族英雄、人工天河、传统建筑、历史名人、民俗文化和师生作品展。其中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等也在展馆中有被介绍。通过老师的讲解,王瑶知道了甲骨文是中国有据可查的最早的文字体系,它提供了中国古代特有的造字法则,对三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甲骨文具有一定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篆刻精湛,内容丰富多彩。
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殷商文化的一盏明灯。它证实了殷商王朝的存在,并反映了当时统治下的人文背景,同时提供了中国早期汉字的形态,大大改观了对传统中国文字学的感官。虽然截止到现在并没有完全翻译出所有的文字,但随着学者的不懈努力,总有一天,这些字会完完全全的翻译出并展现在我们面前。只要我们秉持着探究学习的态度,困难就会向我们低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65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