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八名大二学生组成的房陵“菇”事小分队,在边银丙教授的指导下,前往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湖北勤发富菌业有限公司参观和实践。
房县是全国闻名的“耳菇名县”,地理位置适宜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的生产。据2021年数据统计,全县超过4万人从事食用菌生产工作,种植面积高达107hm2,每公顷产值高达60万元。在实施精准扶贫的7年内,当地食用菌产业稳定繁荣的发展,成为当地乡村振兴产业的特色主导产业。湖北勤发富菌业有限公司位于房县沙河乡,该乡又有“香菇特色小镇”之称,现已建成食用菌园区15个,年收益达5000余万元,实现了搬迁小区在哪里,哪里就有食用菌产业园;群众聚居在哪里,哪里就有食用菌大棚。
当日上午,实践团跟随村党委副书记张德军来到当地的香菇大棚种植基地,学习香菇生产知识。在参观基地的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当地香菇种植的主要流程:以木屑、麦麸和石膏粉等作为培养料,由机器充填装袋制成料袋,经灭菌、接种、养菌等工序,即可出菇采收。养菌过程需向菌棒中注水,随后3天左右出菇。一个菌棒能生产5批香菇,废弃的菌棒经过回收利用,其中的培养料可以晒干当做柴火,或粉碎后做肥料,而塑料袋则统一回收做化工原料,防止污染环境。
随后,张德军指出,由于香菇生长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当地生产条件受限,其种植主要靠人工完成。“划菌袋是食用菌生产的一项重要工序。在香菇等食用菌即将出菇时,把外层菌袋划开,可帮助食用菌更快地从菌袋里出苗。”在张德军的耐心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学习划菌袋,积极参与生产实践,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体验一线工人的辛苦劳动。
提起香菇小镇的发展,张德军说道:“近年来国家政策扶持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便利。政府出资修路,改善生产环境,搭建养菌棚,提供基础生产设施,推动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实践团学习了香菇生产过程并亲身实践后,深刻认识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既具有机遇,又充满挑战。为了食用菌产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岗位科学家应积极深入了解生产实践的过程、积极与企业管理者及生产一线的农户进行密切地沟通,更好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实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21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