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vv老师通过雨天路边的浑浊水流作为情景引入,引导小朋友们思考有怎样的方法可以将污水净化,再通过带领小朋友们做彩虹桥和自制过滤器这两个实验的方式解答。并且提出一些较为重要的问题,让小朋友们回答,引导思考的方向。后在小朋友们有了一定思考的基础之上,再从问题的答案角度出发为小朋友们讲解过滤、毛细现象的相关知识。本课程的设计只在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进一步直观的有所感受,再进行加深学生们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自制过滤器
在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分离污水中的泥沙和水?”这个问题过后,小朋友们纷纷想到了“过滤”这个方法,并且积极的在互动区回答。于是vv老师便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过滤材料包,带领小朋友们制作自己的简易过滤器。并且在过滤器的设计上采取了“粗细”顺序重复两次的方法,起到了过滤两次的作用,使得泥沙可以尽可能的被滤出。观察到这一神奇的过滤现象过后,vv老师给小朋友们提供了两个思考方向:水的流向和管内填充物的大小变化,鼓励小朋友自己探索背后的原理。
vv老师先让小朋友们观察装有粗砂的管子,发现管内填充物并不是紧密相贴的。再用课件右侧的三个小石子来模拟管内的物质,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而后vv老师利用两个生活中的案例——有限制的通道和珍珠奶茶里比较粗的吸管,来解释该缝隙的限制作用:泥沙较大无法通过填充物之间的小缝隙。随着管内物质越来越小,彼此之间的缝隙也越来越细。水在从上向下流的过程中,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由大到小的逐渐滤出,这便是过滤的原理。
(图1:引导小朋友们思考)
(图2:细小缝隙的解释)
小小彩虹桥
而后,vv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了一种新的净水方法,并且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实验:观察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空杯子里流入了清澈、干净的水。让小朋友们思考一段时间过后,老师向大家解释了——这是毛细现象的一种体现。先利用积木的概念,将分子解释为搭建物质的小积木,让小朋友们得以进一步了解。而后再将纸巾放在显微镜下,细致的展现纸纤维之间的缝隙。
于是像人走上桥一样,水分子也走上了我们搭建的彩虹桥。因此毛细现象就是水分子会随着细小的缝隙不断发生。不仅如此,vv老师在课堂上提醒小朋友们可以保留这个装置观察多一段时间。在课后,也有非常多的小朋友在钉钉群里分享了自己的实验结果——空杯子里的水非常的多。
(图3:彩虹桥实验)
(图4:分子概念的解释)
撰稿人:刘芷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21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