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8日晚,台州学院人文学院“你好,校友!”暑期社会实践队通过电话采访的形式对14届历史系毕业生夏益健学长进行了采访。毕业后,学长先后在三门县海游街道初级中学、黄岩区灵石初级中学工作,工作期间曾参与市、省级课题的制作,在微课程、校本等比赛中均有较好的收获。
通过对夏益健学长的采访,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学长作为青年教师所具备的对不同技能的掌握能力。学长熟练掌握了P图、推文制作、剪辑等技术并运用这些技术,学长积极地参与了微课程制作比赛、校本比赛,并且在学校的公众号上常常能看到学长的参与。我们问了学长这个问题,如何像学长这样适应好教师的此种愈来愈“年轻化”的趋势呢。学长十分谦虚,他认为,兴趣是个人能力发展的基点,并将时代的需求告诉给了尚显稚嫩的我们。其实,作为14届毕业的历史系学子,学长本身也是处在探索当中的青年一代,通过抓住兴趣让他有了方向,而什么是方向呢?经学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课题、校本等活动的参与,依然是要紧紧地围绕“教学”这个基本环节的。只有自身的能力过硬,才有足够的底气去参与教学以外的活动,否则就等于没有把握好重心。学长在教师工作中,始终从教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督促自己的成长,进而将其中得到的经验、试炼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完成更好的教学。
虽然学长没有提到,是什么引导了教学的方向,但他所说的“面临一百多个学生,也就是承载着一百多份希望”,全然体现了学长对学生的一片真心。在我看来,引导教学方向的无疑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真心。不管是从微课、校本等活动的参与还是对PS、推文制作等等(其中不乏被多数人认为与教师毫无关系),这种教师能力的年轻化、广博化不正是对应着“以生为本”观念的深入吗。微课、校本的制作让老师能够将自己在课堂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学术的思路解决,以此采用更贴近学生的方法教学。PS、推文等等新兴媒体能力的掌握,记录下了学生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打开任何一所学校的公众号,通过其中的推文,我们看见的多是学校对学生的关注。于我而言,学生时代,多是朦胧未醒的时代,那时的我们,快活且坦然,不念过往、不畏将来。那遗憾却总是在成长的通途中缓缓袭来,幡然醒悟的我们总会去回忆,而如何去回忆?校园生活就又成了我们所向往的。推文、视频是媒介,珍藏着记忆,珍藏着那无数学子的过往,而终有一天,成熟的我们会回头,去找寻自己从何而来。如何去制作、去剪辑就成了运用媒介收集记忆绕不开去的一环。
教师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夏益健学长的分享让我明白了“以生为本”观念在课堂之外的逐渐深入。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就让我去开拓眼界,为了那无数学生的未来吧!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你好,校友!”暑期社会实践队
张珈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10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