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河北廊坊、安徽铜陵、安徽蚌埠、安徽宣城返家乡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启。小组成员通过了解所在家乡特色美食,了解不同地域之间的饮食差异,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舌尖上的中国》曾说:“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们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每一种食物,都有它独一无二的来源,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
小组分别调查研究了北方和南方不同的美食,了解到了不同地区的食物风俗以及特点。北方饮食主要调查了河北地区的饮食习惯以及风格;南方即为安徽地区的饮食习惯以及风格。
河北位于华北北部,是中国早期的发达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当地人民发明了大量特色菜,元明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大大促进河北当地烹饪文化的发展,到了清代中期,河北菜形成,又称为“冀菜”。河北主食主要以面粉、杂粮为主。口味偏咸,重油重色,与京津无大差异。同时河北还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和酒文化。如今,驴肉火烧、棋子烧饼、牛肉罩饼等都是河北地区的闻名小吃。
长江、淮河流经安徽省内造就了当地的饮食文化特征。在安徽北部的阜阳,最受到当地人喜爱的美食就是格拉条、太和板面、馓子、枕头馍这些面食;在安徽南部当地居民的日常饮食以米饭为主,与更南部的饮食习惯几乎完全一致。
当我们集中全身精力调查南北两地不同的饮食风格时,我感觉到了饮食文化内蕴含的无限力量。俗话说古人的智慧是最智慧的。正是南北两地人民祖祖辈辈适应自然、顺应自然生产生活,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才能成就今天南北两地多姿多彩的饮食习惯与差异。我们以前观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时,脑子里仅仅想着不同地区的不同美食。在这一层程度上是远远不够的。南北饮食习惯的不同一定是某种原因所形成的,这就是本次社会实践我们所要调查的。从生命个体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饪方法的改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深深存在于在人们的脑海中。
随着中华文化在近年影响力不断发展,中国饮食特色也应随着中华文化被国人、被世界所熟知。要想把中国饮食文化介绍到国外、介绍到世界,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有义务了解中华饮食文化,了解南北饮食差异,传承这千百年来流传的饮食习惯,融会贯通,不断创新,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的更快。无论它们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多么不由自主,它们总会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来处。当你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都会想念曾经在家乡那些几乎已经吃腻的美食。人们始终无法忘记自己的家乡,这是大脑对家乡的思念人们始终无法忘记自己生活地的味道,或许这就是舌头对家乡的思念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53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