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群众生活,发展红色教育基地
——“甬心甬动”调研团队
(通讯员:赵依婷 摄影:张桢)
第一次暑期社会实践进入尾声,有身体上的劳累,有酷暑下的炎热,更是本次社会实践带来的万千思绪。
早上9:00左右,出发前往宁海县岔路镇上金村参观中共宁海县委、宁海县政府诞生地纪念碑、亭。看见的是安逸的乡村生活,大爷们在亭下乘凉,碑前闲聊,通过我们自己的实地参观和网上搜索,了解到在中国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范金镳在上金村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地下活动,在1927年7月,创建了中共上金村党支部。前人的不畏艰险、誓死拼搏的精神滋养了整个村庄,也激励了我们。尽管村庄比不上现代都市的繁华,但是在此地长大的居民精神一定是富足的。结束后,我们前往附近的梅花村会议旧址,这里原本只是一处普通的民宿,因为1947年在这里召开的梅花村会议而闻名于世。是因为顾德欢同志觉得梅花凛然不畏风雪的高尚气节,象征着革命战士大无畏的情怀,故将此次对今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会议称为“梅花村会议”。在梅花村,由于政府对红色教育基地的重视,因此梅花村规划合理、环境优美,村民们生活安逸。
下午1:00,出发前往宁海县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两排大树和矮小的灌木林,像是在保护在此地安息的烈士们。我们拾级而上,望向天空,飘扬的是被风吹的猎猎作响的红旗。现在的我才明白,这鲜红的国旗就是战士的鲜血染成的,我们细细聆听这些烈士的过往,低声告慰他们,以更具敬意的态度看向周围的一切。
最后,我们前往柔石故居。了解到柔石是我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先驱,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参与革命文艺运动,不幸于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他年纪轻轻,以笔为武器,揭示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唤醒中国人民。
革命教育基地是非常有存在的需要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好像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很少人能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前往教育基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物化不能忘却的记忆,让现在的人能通过实地参观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爱国主义情怀。但是很明显,教育基地的建立不够深入人民生活,所以要加强教育基地与人民的联系,建立多个桥梁,丰富活动形式,以简单易懂的表达形式将党史文化传达到参观的人心中。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路还有很长要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99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