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社会实践团在山东东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7月13日实践主题为探讨黄河文化。
黄河三角洲文化,是指近万年以来黄河下游扇形冲积平原上产生的一种地域文化,是历代黄河三角洲人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其历史非常悠久,阶段特点鲜明,文化内涵丰厚。就地理角度而言的“黄河三角洲”,西起郑州,东南至淮河口,东北至天津静海这一大片扇形区。就文化角度而言,以生产生活类型、社会结构模式、风俗习惯特征、文化心理心态等作为考量参数,黄河三角洲就主要是指由今滨州和东营及它们周边地区基本相似的地形地貌、基本相近的生态环境而孕育出的形态基本相同的传统文化。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及历史发展进程构成互为区别的地域文化。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 图片来源于网络黄河三角洲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存在。在长期以黄河河水为农业命脉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黄河三角洲祖先以黄河水利、水患为本源的黄河农耕文化。三角洲先民在“洪水横流、人畜漂流、庐舍为墟”的残酷现实面前一次次为生存而奋力与大自然搏斗,在与南来北往争夺这块边缘枢纽军事战略要地的外来入侵者抗争当中,培养起了顽强、坚韧不屈的尚武之风,形成了以古代战争,古代伟大军事家孙武军事思想,近代白莲教、义和团、捻军等农民运动为典型内涵的黄河三角洲精武文化。人们把对这片土地的理解和对世代生活悲欢五味以及对社会行为规则的阐发统统融入一个自创的精神体系当中,形成了以博兴吕剧、胡集书会、清河镇木板年画、河南张泥人、滨州剪纸等为代表的土生土长而又自成一脉的三角洲人文艺术文化。在民族争自由、求解放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了以光荣革命斗争传统为象征的渤海革命历史文化。四种类型的文化构建成了独具黄河三角洲特色的地域文化主要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是对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科学定位。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做好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努力做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这篇大文章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文化诞生于人与河流的互动,成长于丰富的社会实践,孕育了万姓同根、万宗同源的民族心理、大一统大融合的主流意识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品格,并构成了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来源和团结奋进的精神文化支柱,成为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力量和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恪守对黄河文化本源的敬畏,固本守正;就是要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铸魂创新。一个民族的真正复兴,也必然是民族文化的复兴。只有不断弘扬、传播才能促成文化的整合、增值、积淀和变迁,才能让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76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