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洪婧 龚旭玲 丁佳琪)喜迎二十大,重走红土地。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听党话,跟党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助力传播红色精神,集美大学音乐学院风展红舞社会实践队深入闽西革命老区龙岩永定,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风展红舞实践队集结了来自音乐学院、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等多个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在王颖萍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实地调研、采访交流、开展讲座、送舞下乡等形式,在伯公凹交通站,金砂红色小镇触摸革命历史,感悟红色文化,将红色精神基因融入作品编创当中。
首站,我们前往伯公凹,在交通员后人的带领下,来到当年伯公凹交通站的旧址,邹家土楼。受国民党三次火烧仍屹立不倒的邹家小土楼,经历了三年代人的守护传承。这里,曾住过两百多位党中央领导人,其中国家主席就有三位,它也正是“三块银元”故事的原生地。
图为实践队成员聆听伯公凹邹老师讲述交通员烈士的事迹。
1931年底,一位穿着平民粗布衣、身带一把纸伞、手提一只草藤箱、仪表朴素大方的同志来到伯公凹交通小站。邹端仁、邹作仁两兄弟发现,这位“特殊客人”由于一路历尽艰险、翻山越岭脚上早已磨起了水泡。赖三妹特地为客人熬上客家人特色的艾草酒,为其烫脚,缓解疲劳。次日,邹端仁、邹作仁两兄弟还宰了一头母鸭炖汤款待客人。第二天临走之时,“少山”掏出三块银元对邹端仁的妻子赖三妹说:“人来人往接待那么多人,这三块银元给你们贴补家用……”在当时,三块银元相当于穷苦人家的几年生活费。事后,赖三妹才知道,“少山”原来就是周恩来。她把这三块银元珍藏起来,当作传家宝四代相传。2017年,优秀交通员邹端仁后人邹广敦将这宝贵的国家一级文物三块银元无偿捐赠给了博物馆。
传承人说:”再珍贵的文物也是伟人的遗物,捐给博物馆是一种物归原位的做法。我想让更多人了解三块银元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在这条隐蔽战线上那些无名英雄们为了革命,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让这种不为名不为利的牺牲奉献精神能有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为了这一目标,传承人邹广敦身体力行,迄今已经坚持了十年。
图为实践队于伯公凹拓印三块银元。
在屋前,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三块银元”的感人事迹,一同参观了周恩来先生的故居,深切感受了那段腥风血雨的历史与交通员们感人至深的不怕牺牲,为民奉献的精神。听到入迷处,同学们也不禁眉头紧锁,仿佛已置身其中。随后,同学们还跟随邹老师一起体验了拓印“三块银元”的活动。同学们以纸覆于三块银元的复制品上,用铅笔均匀描摹出银元的模样。伴随沙沙的铅笔声,银元模样渐渐浮现于纸上,”三块银元”的文化精神也在同学们心里落下鲜红的烙痕。
为了红色交通线的畅通安全,伯公凹群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交通员及其家属遭到了敌人的疯狂逮捕和残忍杀害。据不完全统计,上凹牺牲了20多人,而不足30人的下凹竟有10多人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其中有7人被认定为革命烈士。这就是著名的伯公凹七烈士。
邹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革命先烈们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从的英雄事迹,让同学们进一步深入对伯公凹红色故事以及革命精神的理解。
图为实践队在暴雨中点燃伯公庙的伯公灯。
图为集美大学校徽与”伯公灯“合影。
伯公凹地下交通站,有一盏名为“伯公灯”的煤油灯,点亮代表“安全”,熄灭代表“危险”。每次共产党地下交通员携带情报或护送人员物资,突破敌人层层封锁来到伯公凹时,只要看到那盏灯亮着,就会感到温暖和力量。
邹老师还为同学们讲述了一次惊险的经历。在一次交通员被捕的危急时刻,村民佯装受惊,来到伯公灯前慌张作拜,从而瞒过敌人耳目趁机吹灭伯公灯,顺利将“危险”的消息传递出去。伯公凹地下交通站坚持运行5年之久,先后护送两百多名党的领导进入中央苏区,转运六千多担军用物资,还传递了大量文件和情报,为保护中央苏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伯公灯”也成了交通站安全可靠的象征。
在邹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亲自体验了点燃伯公灯,许下对祖国美好的祝愿。伯公传灯,舞染乡情,我们坚信伯公凹的灯光将照亮前路,指引愈来愈多青年学子牢记先辈故事,坚定红色信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19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