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道路的变化
——水利学院“感受家乡变迁,寻迹国家发展”实践团
1988年,上海沪嘉高速公路开通,1993年,江西第一条高速公路——昌九高速全线通车,中国的公路此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和中国公路共同成长的,还有我的父亲。此时,他有一点小小的自豪与骄傲,因为他是村里少有的购置了录音机和黑白电视机的人(村里俗称“有钱人”)。他成为“有钱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乡里的支持下,村里的马路铺上了沙石,而且路已经拓展延伸到了153乡道上。这时的父亲去镇上做药材生意、进货、销货都更加方便快捷了,父亲药铺的生意也跟着好了起来,于是,在90年代买上了80年代渴望的四大件当中的两大件。2010年,这仍然是“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的沙石路,但这条路承载着村民的爱与希望。它平稳而厚实,用细碎的沙土紧裹着人们亲手嵌下的石头,这不仅仅是石头,更是村民的信念与寄托。这条沙石路从此鲜活起来,陪伴了村民十几个春秋。
2022年,6月20号,我们实践团探访了村里的居民,并了解到:有了沙石路的“帮衬”,渐渐地,村里的“有钱人”越来越多,有在家里开小卖部的、有开车运货的、有开采煤矿的……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还有外出做生意的。家家户户像雨后春笋一般,接二连三地富裕起来。因为砂石路在后来的几年里四通八达,陆续延伸到的其他乡镇道路上,因此,家乡的特产——煤炭可以运往村外、市外甚至省外,其他的没有本钱做生意的青年开始以帮煤老板挖煤、挑煤为生。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活干。沙石墙、水泥平顶、屋檐下的高台阶三层房屋是富裕人家的标配,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基本都是早出晚归、风餐露宿的货运师傅和煤老板。村里人满眼羡慕,每天都格外地期待着货运师傅们回来讲述外面的见闻。而煤老板的装煤车每天意气风发地在沙石路上疾走,掀起了巨大的灰尘,和着车上被风吹开的煤灰,迷伤了路人的眼。挑煤的青年沿着这条沙石路“开发”了几条“分支”小道,如此,便可走“捷径”上下班。现今,部分“分支”小道已经成为了运煤车的康庄大道。彼时,村里的交通工具几乎都焕然一新。道路加宽,立式割台收割机代替了人工收割,村民收割稻谷更高效快捷了;村里集资配备了农用卡车,稻谷一次载运从以前几十斤增加到了当时几百斤的量;代替双腿行走的自行车风靡一时,清晨的沙石路上总是听到欢声笑语,那些起早贪黑的青年们累并快乐着;沙石道路上偶尔还会飘过几辆崭新的小汽车停下问路,燃起了人们不断奋斗的激情。
最后,我们同“三下乡”的社会实践志愿者合影留念。
指导老师:别亚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90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