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特别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相联。春节文化的魅力,使春节成为最有凝聚力的节日。每当春节来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每年一度上亿人次的“春运”高潮,说明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春节相关的年俗,对比从父辈那个年代与零零后过年的变化,从中找出一些问题,得出一些结论。
调查目的:现如今,大家都抱怨年味越来越淡,所以从父辈中了解过年的习俗,感受他们的过年方式、过年风味,在对比如今的过年风情,从中找出原因,同时也是期望大家能够经过对春节习俗的了解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调查时间:2022年4月1号
调查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调查对象:亲戚朋友
调查内容:过年讲究吃喝玩乐,所以我从亲戚朋友那里主要调查了三个问题:一、过年吃什么;二、过年玩什么;三、在过年中过去与现在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有什么感受。从中寻找答案。
过年吃什么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一年当中的重要节日,而在中国,每逢节日总有带着节日符号的习俗。春节作为重要的节日之一,自然也有其特有的习俗。而春节的习俗通常是比较多的,在这些习俗的影响下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食俗。
一说到吃我们脑子里自然都浮现出鸡鸭鱼肉以及一些甜点。可是在60.70年代,物资匮乏,特别是农村,平时很难见到荤腥的,肉要凭票供应,其他副食品也要凭票供应,所以过年全家人在一起煞煞馋,开开荤,很少有人平时会吃肉,都把肉票攒着等到了过年的时候换肉。就比如我妈妈小时候过年会在腊月28号过油,炸一些年货,但这些年货都是素菜,炸白菜饼子,炸豆腐皮,炸辣萝卜饼,这就是她们最好的吃食了,肉很少会吃到。因为这些素菜基本上农村家庭都能制作或者种植,就地取材,既省钱又实惠。可是现在过年,人们对肉的欲望降低,每户每家在平时都能买到肉,所以大家都不稀罕肉了。
过年玩什么
在70年代没有电视手机游戏,人们的过年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孩子们是最期待过年的因为他们会有一身新衣服,在平常因为穷没有办法给他们买新衣服。男孩子穿着新衣服满大街疯闹准备捡鞭炮儿。要知道,在农村那时候过年,烧鞭炮几乎是每一家每一户人家都会做的事情,无论是有钱没钱的。有钱的人家,他们的鞭炮是特别的大气,场面宏观;没钱的,起码也会少点稍微小点的鞭炮烧完之后,大家几个小伙伴们就奔跑过去,去寻找,捡下那还没有烧完的小的鞭炮。找到之后,男孩子们就会非常高兴,再拿去烧。如果有哪个小伙伴,或者是手上有了零花钱,就会奔跑过去店铺里,买一些小的,各种各样的鞭炮来放,是非常的高兴、开心的!女孩子们则凑在一起比花衣裳、比头花。然后就会玩一些游戏,比如踢毽子、砸沙包、跳绳……在那个年代每家每户都会有五六个孩子,一大家子聚集在一起,热热闹闹。不像现在有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种多人的娱乐项目就没能体验。而现在各种游戏,各种软件,只要你能想得到的,一部手机就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而在近些年出现在家庭聚会上每个人都抱有一部手机不愿交流,甚至有的即使距离很近,也用手机沟通的现象,真的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有现在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因为环境的问题,国家发布了禁止放烟花的命令,再加上疫情的影响,禁止聚堆。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
不同时代的过年感受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过年特点。在我小时候每年从腊八节开始,过年的氛围就逐渐浓厚起来了,等到腊月二十三过了小年,扫了尘,就是正式置办东西买回家,父母开始准备蒸馒头、蒸包子、炸丸子,而我就只有两件事,除了吃就是玩,去找我的小伙伴,每天都到很晚才回家,父母也不会吵你,因为过年不允许骂孩子。在蒸馒头时,母亲总是会让我出去玩,因为怕我说错话,比如蒸馍蒸上后,千万别说‘烂了’、‘完了’、‘黑了’、‘硬了’等不吉利的话,为了能把馍蒸好,蒸馍时有很多禁忌。但现在我们家为了方便,不在做馒头都是从馒头店买个几十斤,一直吃到年结束。春联的方式也在持续地改变。从最早的手写春联到现在手写春联和打印春联相结合。但不管过年的形式如何改变,但这个春节在人们心中的份量是不变的。
调查结论: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人们心中的年味也在发生改变,现在的人对过年少了很多期待,因为平常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想要的东西只要家庭收入能承受得起,那就是想买就能买,无需等到过年。而备年货也不过是吃喝用度弃旧换新而已,早已没有往昔年头企盼新书包新衣服的热望了。所以会有年味越来越淡这种观点,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我们要正实这种问题,在看到不好一面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不愁吃不愁穿,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并且在过年的时候各地现在也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年会,所以我相信年味不会越来越淡,只会越来越热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90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