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强国有我——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建设”2022年寒假社会实践开始啦!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杨柳留青”文化社会实践团以天津地方特色文化传统为题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题为“喜见青青柳色“新”——探寻天津文旅特色古镇的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实践调查与研究。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她们吧!
一、实践背景与目的
杨柳青古镇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地处京畿要冲,依傍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北方历史名镇,也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起于宋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乾隆年间。古镇地方特色文化突出,杨柳青剪纸、风筝、砖雕、石刻和民间花会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旧有戏、牌坊、文昌阁,称为杨柳青三宗宝。2008年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人民日报》曾经刊登过《搭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新平台,古镇杨柳青迈向文旅特色小镇》,将杨柳青作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保护的优秀模范。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前行,持续奋斗,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脱贫攻坚的奇迹,打造了乡村振兴的传奇故事。而2020年全面小康的实现,也使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得到了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更进一步。如今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下,我们党始终关注并心系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致力于进一步扩大乡村振兴带来的福祉,让人民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福音。
二、指导老师及团队成员介绍
指导教师 张庆庆
山西吕梁人,现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学、语法学。主持国家语委项目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教改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项,中南大学校内项目多项。编著有《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指南》,在《中国出版》、《苏州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团队负责人 李彤彤
来自天津市西青区,目前就读于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2002班。现担任汉语言2002班学习委员,中国大学生创业网办公室副部长,校团委组织部团员管理中心副主任。积极参与入党,紧跟党的脚步,多次参与基层社会实践,并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担任负责人,希望可以通过此次实践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团队成员 李彤
来自天津武清,中南大学文新院中文2003班学生,获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优秀学员、外国语学院团学会优秀志愿者、中南大学优秀学生等称号,获校级二等奖学金。在生活中密切关注乡村振兴相关动态,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行性,希望通过参与本次社会实践为天津市乡村振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团队成员 张依雯
来自江苏淮安,目前就读于中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2101班,担任中国语言文学类2101班团支书,中南大学交响乐团、民乐团低音提琴手。始终关心国家大事,心系乡村振兴,希望领略天津杨柳青地区传统文化的魅力,探寻乡村文化建设的普遍规律和可行道路,用新媒体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成员 刘姝仪
来自天津市和平区,目前就读于中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2103班,中南大学舞蹈团成员。热心公益,热衷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事业,曾作为文化传承小使者在达沃斯论坛晚宴向主席施瓦布先生及来宾介绍天津文化与历史。希望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并传承天津杨柳青文化,尽己所能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
团队成员 罗瑶瑶
来自天津市津南区,在中国语言文学类2105班担任文体生活委员,同时也是中南大学中华经典吟唱团诗词组的干事。希望可以进一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把非遗的价值内容与网络形式的新技术要素结合在一起,让乡土文化育新风润生活。在团队里主要负责文字编辑和视频剪辑。
三、杨柳青简介
位于天津西青区的杨柳青小镇近些年大力推动旧城改造、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其以文化特色推动文旅结合,搭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新平台,特色小镇也成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本次我们来自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五名同学组成的团队想要通过对杨柳青古镇的乡村振兴模式的探索而探寻乡村文化建设的普遍规律和可行道路。希望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新媒体形式,让积淀着历史底蕴、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活起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容与网络形式的新技术要素结合在一起,让文化遗产生动起来、丰富起来,从而渐渐为大众所知。
四、期待与展望
此次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小镇的特色传统文化,弘扬天津地区小镇特色精神,探寻文旅古镇的建设与发展,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2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